受疫情影響,有些地區(qū)要求學生返校前需要提供“三天兩檢”核酸結果,但應該怎么做才能符合“三天兩檢”呢?核酸結果是以采樣時間還是以檢測時間為準?這些問題確實嚴重困擾著廣大民眾。剛有位家長在群里艾特我問到:核酸是以采樣時間為準還是檢測時間為準?我家娃本月19日早上要去學校報到,他16日上午八點半采樣,17日凌晨出結果,17日上午十點半再次采樣,下午五點出結果!學校說不算“三天兩檢”。學校的做法對嗎?
1這位學生是否符合“三天兩檢”?
受疫情影響,時下學生面臨開學,對于“三天兩檢",眾說紛紜,大多數(shù)家長為不出差錯,干脆天天帶孩子排隊做核酸,浪費時間也擠占公共資源,也增加感染風險。那應對“三天兩檢"要求,應該如何正確安排做核酸的時間?其實要說很簡單也很簡單,因為上學前要完成的“三天兩檢”是指從學生到學校的時間點開始算往前算,最近三天內(最近72小時內)需要有兩次核酸結果,而且這兩次核酸必須間隔大于24小時。如9月19日8點到學校,那么是從9月16日8點以來要有兩次核酸檢測結果,而且那兩次核酸要間隔大于24小時——假如以采樣時間計算,可以是16日8點后做一次,17日或者18日再做一次(共2次,且兩次間隔時間大于24小時);也可以是16日不做,而是17日(上午)和18日(下午)各做一次(間隔大于24小時),這兩種方法都同樣是滿足“三天兩檢”,而且以采樣時間計算簡單易懂易掌控。從這位家長提供的信息來看,19日早上報到,16日早上至19日早上的三天期間共完成了2次采樣,因此滿足了3天內(72小時內)做了兩次采樣,因此,這兩次核酸結果是否符合“三天兩檢”就關鍵在于這兩次核酸是否間隔了24小時以上?歸根結底就是,核酸結果是以采樣時間為準還是以檢測時間為準?“16日上午八點半采樣一次,17日上午十點半再次采樣”,如果是以采樣時間計算,兩次采樣間隔時間是大于24小時,符合“三天兩檢”。“17日凌晨出第一次采樣的檢測結果,17日下午5點出第二次采樣的檢測結果”,如果是以檢測時間(出報告時間)來計算,兩次核酸結果的間隔時間顯然沒有大于24小時,也就是不符合“三天兩檢”。那么,這位學生到底是否符合上學前要求完成的“三天兩檢”呢?答案可能讓你想抓狂,因為從醫(yī)學和情理上是符合,但從文件要求上不符合。
2核酸結果是以采樣時間還是檢測時間為準?
按理說,核酸結果以采樣時間來計算,更便于被采樣者安排去采樣的時間,同時采樣時間能更好更準確的反應被采樣時是否有感染的時間狀態(tài),而且檢測時間不定,眾多采樣點無法短時間內完成檢測,需要從村、鎮(zhèn)等采樣點將標本運到有條件檢測的市(縣)人民醫(yī)院或疾控中心才得以檢驗,這就耽誤了時間,這種時間上的“耽誤”不應由被采樣者承擔。從醫(yī)學上來說,核酸結果以采樣時間計算應更為合理和準確,包括上海等地的疫情,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也是明確指出以采樣時間為準。
但2022年7月29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綜合組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的通知》,明確指出核酸結果“以出具報告時間為準”,即以檢測時間為準。也就是說,根據(jù)文件要求,現(xiàn)在的核酸檢測結果不是以采樣時間計算,而是以檢測時間(出報告時間)計算。
頁面中顯示的時間是以“以檢測時間計算”,是指打開健康碼的當前時間點和最后一次核酸檢測時間點的間隔時間段。在24小時內的顯示24小時;超過24小時但未滿48小時的,顯示48小時;超過48小時但未滿72小時的,顯示72小時。想查看采樣時間和檢驗時間可點擊此框旁邊的>進一步查看。
總結
根據(jù)文件要求,現(xiàn)在的核酸結果是以檢測時間(出報告時間)計算,并非以采樣時間為準。但筆者認為,核酸結果以采樣時間來可能更為合理,因為從現(xiàn)實實踐中來看,以采樣時間來計算可以更好的由被采樣者安排去采樣的時間,因為檢測時間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甚至是不可控因素),很不方便被采樣者安排去采樣的時間,會讓人們?yōu)殡y,不知如何是好——本文提到的這位家長遇到的困境相信不是個例。作為醫(yī)生和政協(xié)委員,本著“醫(yī)”心為民的天然職責,在文章的最后,筆者建議:根據(jù)不同人群的需求靈活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如對于省內上學的學生,核酸結果應以采樣時間為準,避免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困境再次發(fā)生;如果是對于出遠門(如出差、旅游)的人群可以檢測時間(出報告時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