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縣位于湖南省南部,為永州市下轄縣,旅游資源豐富,風(fēng)光秀麗,作為一個歷史悠久,人文氣息濃郁的縣城,很適合一家人過去游玩,來一起看看湖南寧遠的旅游攻略。
1、寧遠文廟始建于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明、清兩代歷次重修,是中南地區(qū)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文廟,南北長170.8米,東西寬60.2米,占地10282平方米。
2、云龍牌坊云龍牌坊,位于距離寧遠縣城20公里的灣井鎮(zhèn)路亭村,始建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為為旌表王氏宗族的明弘治七年(1494年)進士王性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2013年被國務(wù)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坊高14米,寬14.3米,進深4.35米,全木結(jié)構(gòu),歇山頂單檐,檐下寶頂。檐枋上木雕人物,飛禽走獸,工藝精湛,栩栩如生。
云龍牌坊正中主樓的屋檐下,依層遞減,裝飾著八層精緻、小巧的如意斗栱,在每個坐斗上,裝飾著一朵不盡相同的木雕花朵,顯得十分精美。整座主樓就像一個巨大的、結(jié)構(gòu)有致的蜂窩,非常壯觀,這就是古建筑中的蜂窩斗拱。斗栱下的木枋上,裝飾著有九個人物的園木雕,這九個人物就是民間俗稱的“九八仙”,他們是八仙和壽翁九人。八仙寓意的是“聰明與智慧”。壽翁代表的是長壽,古代有“智者壽”之說”,九“八仙”就寓含了“智者壽”這種意思。
九人之下是天庭、龍王、雷公、電母、二郎神等神仙。
再下一層是老幼與搖錢樹、聚寶盆的畫像與牌坊名“云龍”。古時,對考上進士的人有“鯉魚跳龍門”一說,龍門就是皇帝龍庭之門。云表示天,進士及第后,民間常有“一步登天”之說。進士榜是皇帝欽點的,進士即為“天子門生”,“云龍”二字暗含“進士及第,天子門生”之意。
牌坊名下是雙龍、花卉寶瓶、雙鳳、獅子,左右兩側(cè)為金龍、麒麟。
祠堂為三開間,每個開間門上均掛有牌匾。該村所出名人包括明弘治七年進士王性,清乾隆三十四年進士王定元,清乾隆三十四年武魁王者弼(對應(yīng)下圖“廣東元帥”牌匾),道光甲申年進士王建中。
牌坊與王氏祠堂相連,王氏祠堂內(nèi)廳堂廣闊、壯觀。門廳上建有戲樓,是湖南民居的一大特色。舊志記,歷代祭舜官員文人墨客,常在此小憩,曾與村人唱和吟詠,留有不少詩人題墨。明代地理學(xué)家、旅游學(xué)家徐霞客曾在此住宿兩晚,并在《徐霞客游記》中記述了美麗的九疑山。
3、久安背翰林祠久安背翰林祠(又名翰林祠牌坊,久安背木牌樓),據(jù)考證始建于宋代,系為記念宋太常博士李世南所建(李世南于宋真宗祥符元年(1017)乙卯科登蔡齊進士榜,授大理寺評事兼太常博士,寶元元年受詔升理寺丞正。后世為紀念李世南而命名為“翰林祠”。)后于明朝永樂年間,清同治光緒多次修葺。翰林祠占地1856.32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縱深七進96米,寬20米,為一坊、一門樓、一戲樓、五廳堂、五天井、兩廂房,支架立柱72根,大者兩抱,高9米,共10根,其余粗均一抱。門牌為全木結(jié)構(gòu),高10米,寬14.5米,深4.5米。
久安背翰林祠前修有四柱三樓歇山頂全木結(jié)構(gòu)木牌坊,主樓檐下飾七層如意斗拱,兩附樓檐下飾四層如意斗拱,枋額為“翰林祠”。
過木牌枋為翰林祠三開大門,門后建有八柱全木結(jié)構(gòu)歇山頂戲臺,戲臺兩廂及樓上建有廂房,中央是長方形天井,兩側(cè)設(shè)有便門,以疏散看戲、集會的人流。
過前廳,經(jīng)天井到中廳,再經(jīng)中廳過天井而到上廳,均為硬山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上座連續(xù)在下座的后廳后,分前、后兩廳,中間有天井相隔。全祠大木構(gòu)架采用穿斗、抬梁式混合木構(gòu)架。梁架上有動物花卉雕刻,翰林祠除上座后廳為供奉李氏歷代祖妣神位專用外,其余各廳均為村人公益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