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新手在買茶時,經(jīng)常摸不清行情,在茶店老板吹得天花亂墜的情況下,一不小心,就被糊弄了。
對普通愛好者來說,要喝出茶的好壞-,什么內(nèi)質(zhì)、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且太容易受各種品飲環(huán)境影響了。
一般功力不深的沒個經(jīng)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
教你一招,葉底是不會說謊的,這是一個非常直觀粗暴的評判標準,看完全文你就進階了!
什么是葉底?
葉底,說白了,就是茶渣。就是在一輪沖泡結(jié)束后,在杯底剩下的茶葉。
看葉底
看葉底就是將泡過的茶葉倒入葉底盤或杯蓋中。
通過觀察其嫩度、勻度、色澤,以及其他可以通過葉底看到的茶葉特征,從而判斷出茶葉的實際品質(zhì)。
特別提醒:
看葉底前,要把茶葉放入專用的葉底盤里,可以是杯蓋等平面物體,倒的時候要注意把粘在杯壁、杯底和杯蓋細碎的那些清理干凈。
再平鋪、攤開、拌勻才能算是全面客觀的做好了準備工作。
葉底怎么看?
1、看葉面展開度
沖泡后茶葉逐次開展最后能完全舒展開,這樣的茶葉就是制造技術(shù)良好、陳化期穩(wěn)定,通常沖泡次數(shù)亦多。
一般質(zhì)量好的茶葉或當年的新茶,在開水沖泡后,葉片會十分平整。
而陳茶或者質(zhì)量差的茶只能部分展開,且看起來皺巴巴的,不平整。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揉捻較重的茶比如烏龍茶等,完全舒展后仍然會稍有卷曲,這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沖泡之后葉底完全攤開如紙沒彈性、或者緊縮泡不開,那都是工藝存在缺陷的表現(xiàn)。
可能是制造過程失敗或陳放時間環(huán)境不好,或者被高溫焙火,葉面絨毛會掉落,甚至入口后會感覺喉頭有點燥。
2、看葉底整碎度
整碎度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看出,看葉底的整齊或完整度。當然葉底形狀越整齊越好,碎葉多且細雜的都只能算次級品。
但是有些情況可以是例外,如一些普洱緊壓茶,這個視整體茶面而定,因為在撬茶餅的過程中,難以避免把葉底弄碎。
3、看茶身彈性
大家都知道有彈性是個什么感覺吧!可以用手指捏葉底,葉底彈性越強,茶的品質(zhì)越佳。
彈性強者表示陳化期間自然、茶菁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濕熱、熟化處理。
如果茶底觸感生硬,無彈性感,只能算是次級品。
4、看葉底色澤
葉底的色澤能非常直觀地反應(yīng)一款茶的原料和加工優(yōu)劣。
葉底色澤分辨的總體原則是:
1、顏色要正常。所謂的正常,就是具備茶類應(yīng)有的顏色要求。
2、色澤要亮。亮,并不是說葉子自己會發(fā)光,而是一種鮮活、潤澤、飽滿、富有生命力的表現(xiàn)。
5、聞葉底香氣
除了以上的看之外,還可以用嗅覺去辨認好的茶葉。好的茶葉葉底不會有奇奇怪怪的味道,只會有淡淡的茶香。
下面給大家列舉一些明顯不好的葉底,看到這種茶,就可以直接pass掉了。
1、明顯被灼燒的葉底,這種葉底常伴隨著過重的雜味或者火味,完全失去了后期轉(zhuǎn)化能力。
2、雜質(zhì)過多的,煙焦味明顯,屬于次品茶葉,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品質(zhì)優(yōu)良的茶葉,葉底一定是帶著原生茶葉自有的特性和魅力的,看上去也會令人賞心悅目的。
以后再去茶店選茶葉,品嘗過后,千萬要記得再看看葉底,避免看走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