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皮蛾又名臭椿皮夜蛾、旋皮夜蛾。主要為害臭椿、香椿、紅椿、桃和李等園林觀賞樹木。幼齡幼蟲取食葉肉,殘留表皮,葉片呈紗網狀,大齡幼蟲造成葉片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只留粗葉脈和葉柄。
臭椿皮蛾成蟲體長28毫米左右,翅展為76毫米左右。頭部和胸部灰褐色,腹部桔黃色,各節(jié)背部中央有塊黑斑。前翅狹長,前緣區(qū)黑色,其后緣呈弧形,并附以白色,翅其余部分為赭灰色,翅面上有黑點。后翅大部分為桔黃色,外緣有條藍黑色寬帶。足黃色。卵近圓形,乳白色。幼蟲老熟時體長約48毫米,頭深褐至黑色,前胸背板與臀板褐色,體橙黃色,體背各節(jié)有個褐色大斑,各毛瘤上長有白色長毛。蛹扁平,橢圓形,紅褐色。
臭椿皮蛾一年發(fā)生二代,以在枝干上、皮縫、傷疤等處結繭代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臭椿樹剛發(fā)芽)成蟲開始羽化,成蟲有趨光性,將卵散產在葉片背面,卵期約9天。幼蟲為害期分別為5—6月、8—9月,以第一代幼蟲為害嚴重。幼蟲喜食幼芽、嫩葉,受驚后身體扭曲或彈跳蹦起。老熟幼蟲爬到樹干上咬樹皮,用絲相連做薄繭化蛹,繭緊貼于表皮。
防治方法:
1、結合其他養(yǎng)護管理工作,人工刮除蛹繭,消滅蟲源。
2、保護胡蜂、螳螂、寄生蜂、寄生蠅等天敵昆蟲。
3、發(fā)生嚴重時噴施1.2%煙參堿乳油或10%溴氟菊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
4、點燈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