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月季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世界各地培育的品種多達8000種以上。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月季鮮切花將大有前途。
月季屬薔薇科薔薇屬,有刺灌木,枝條直立葉互生,奇數(shù)羽狀復葉,花單生莖頂,花瓣多數(shù),重瓣型,花色花型多姿多彩。月季性喜溫暖、陽光充足,不耐高溫,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微酸性或微堿性部能正常生長。最適宜的生育溫度為白天20℃-27℃,夜間l5℃-l8℃,在5℃左右也能極緩慢地生長開花,但低于5℃;即進入休眠或半休眠狀態(tài),30℃以上高溫與低溫潮濕環(huán)境則病害嚴重。空氣相對濕度70%-75%。
一、定植前的土壤準備:
l、基質改良:
切花月季一旦成活,生長期可達4年-7年,根系深入土層深而廣。種植畦需深翻2-3遍,深度達35厘米-40厘米,并結合翻地施入基肥以改良土壤,一般50米標準日光溫室,施牛糞15-30立方米,堆肥1200公斤-1500公斤,堆肥以豬糞為主,加入二胺100公斤、過磷酸鈣200公斤,粘性很重的土壤可以加大粗砂、鋸末、稻糠等與土壤充分混合以改良土壤。
2、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最好用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消毒,氯化苦是最常用的土壤消毒劑之一,每畝地的使用量為22l,平均30挖一穴,注入3-4ml,然后覆蓋塑料薄膜進行熏蒸。氯化苦的缺點是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臭味和催淚性,操作時比較困難。
棉?。ㄋ俦販纾┦且环N固體土壤消毒劑,可以直接散播到土壤表面,與土壤混合后用塑料薄膜覆蓋。由于棉隆沒有刺激性和催淚性,操作時比較方便,另外,它對玫瑰也不產生藥害。每畝地使用量為20-24公斤,覆蓋15天后揭開薄膜通風透氣3—7天,通風期間要耕耘2-3次將氣體散掉后,就可以定植。
第三種方法是用3%呋喃丹和甲拌磷殺蟲,用五氯硝基本殺菌混合使用。每畝施用3%呋喃丹6-8公斤和甲拌磷5-8公斤,40%五氯硝基本6-8公斤這種方法簡便,但消毒效果不太理想。
還有甲醛消毒法、溴甲烷消毒法、氨百畝消毒法、蒸氣消毒法等,蒸氣消毒法是消毒最徹底、最環(huán)保的消毒方法,缺點是成本大、耗能多。無論采取哪種消毒法,都要根據(jù)生產者具體的生產條件和生產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使用。
3、整地作畦:
施入基肥后整地作畦,50米寬日光溫室做31個畦,畦寬120厘米,畦高20厘米-25厘米,溝寬40厘米。
二、定植:
定植前的土壤濕度:應該使土壤的含水量達到飽和持水量的60%—70%,即為適合種子萌發(fā)的土壤濕度。
栽培方式及定植密度:高品質月季切花生產多采用折枝栽培法,栽培方式為單畦雙行栽培,株距13~15厘米,行距40~50厘米,每畝定植4500~4800株。種植選擇在多云、低溫天氣,早上和傍晚最佳。種植時拉直線栽種,以確保種植后各畦種苗筆直,幼苗的主芽與土壤平行。在日光溫室內一年四季均可定植。
定植后管理:定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在高溫天氣定植時注意遮蔭降溫并向葉面噴水。定植后第二天扶苗,將位置不好的歪、高、斜和澆水后位置改變的苗扶直、扶正。定植后一周內充分保證根部土壤和表土濕潤,白天葉面噴水,適當遮蔭。3~5天后即可檢查是否發(fā)出白色的新根,如果有大量的白色新根發(fā)出則說明定植成功。7天后逐漸降低葉面澆水量,但要保持表土濕潤;15天后逐漸減少土壤澆水量,此后根據(jù)土壤干濕情況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潮濕,并噴灑多菌靈或百菌清農藥進行一次病害防治,同時注意中耕除草。20天后當有大量的新根萌發(fā)時,可減少澆水量,適當蹲苗,促使根系進一步生長,經過30天后可進行正常管理。
三、溫度管理:
月季切花生產最適宜的生長發(fā)育溫度白天24~26℃,夜間14~16℃。冬季當夜間低于8℃時,許多品種生長緩慢,枝條變短,畸形花增多。夜間溫度長期低于5℃時,大多數(shù)月季品種不能發(fā)出新枝,或者發(fā)出的新枝較短,盲枝增多。因此,冬季低溫嚴重影響切花的枝條長度、發(fā)芽及花芽分化,從而影響產量和質量;夏季當夜間溫度高于18℃、白天溫度高于28℃時,大多數(shù)月季品種生育縮短,切花的花瓣數(shù)減少,花朵變小,瓶插壽命變短,對切花的品質有較大的影響;理想的晝夜溫差是10~12℃,溫差過大導致花瓣黑邊。在滇中地區(qū)生產實際中,夏季將大棚內的白天溫度控制在26~28℃,冬季將大棚內的夜間溫度控制在14~16℃,就可保障出口月季切花的高產、優(yōu)質周年生產。
四、土壤水分管理:
月季是喜水又怕澇的作物,土壤水分不足時會影響月季的切花產量和質量;相反,土壤水分過多又會造成根系通氣不足而影響根系發(fā)育。因此,必須進行科學的水分管理。
選擇無污染的河水、泉水或井水作為月季切花灌溉用水,宜采用滴灌系統(tǒng)。月季切花的澆水時間、澆水次數(shù)和澆水量受季節(jié)、天氣、土壤和植株生長狀況的影響,生產者主要根據(jù)生產經驗或儀器不斷觀察、檢測土壤水分含量、植株生長情況等確定。儀器可使用快速測定土壤水分的土壤張力計,用張力計監(jiān)測土壤水分,并作澆水參考依據(jù)。
五、施肥管理
月季切花在營養(yǎng)生長期對大量元素氮、磷、鉀的需求為n:p:k比例3:1:2,開花期為3:1:3,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每月定期施用。
施肥量應根據(jù)土壤肥力、植株生長狀況及其產量等因素考慮;施肥方法應根據(jù)設施條件進行。
在實際生產中,要注意增施有機肥。土壤種植每年需要添加1次腐熟的有機肥料,保證月季切花生長對土壤有機肥的需要。每年添加總量一般為8~10噸/畝,以補充有機質的分解,使土壤有機質達到5%以上,添加時間以每年秋季和冬末為佳。添加有機肥時在畦面的中部(行間)挖開30厘米深、25~30厘米寬的淺溝,然后直接添加有機肥,最后同土壤均勻混合。
六、濕度管理:
優(yōu)質月季切花萌芽和枝葉生長期需要的相對濕度為70~80%,開花期需要的相對濕度為40~60%,白天濕度控制在40%,夜間濕度應控制在60%為宜,溫室內濕度主要影響花色。有些復色品種,如彩紙(konfetti)、阿班斯(ambiance)等濕度、光照不足時色彩變淡,顯現(xiàn)不出復色原有的色彩;紅色、黃色品種,濕度、光照不足時色彩也會變淡,花色不鮮艷,品質受到影響。大棚內濕度高于90%以上大棚薄膜、水槽、植株及葉片開始形成水滴,易誘發(fā)多種病害發(fā)生,如灰霉病、霜霉病、褐斑病等。
七、光照管理:
月季切花喜光,特別是散射光照。西寧地區(qū)夏季晴天中午12:00~14:00時日照強度在12.5~14.2萬勒克斯,日照中含紫外線強是某些品種花瓣黑邊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夏季連續(xù)陰雨7~10天、冬季連續(xù)陰(雨、雪)7~10天的天氣,造成階段性的光照不足,影響切花的生長和品質。使用高品質的月季專用薄膜,在保證高透光率的前提下可阻擋大量紫外光,在陰雨天保證一定的散射光進入棚內。在月季抽枝期間不使用遮光網(wǎng),保障植株有充足的光照;現(xiàn)蕾后可以在晴天10:00~16:00期間,使用60~75%銀灰色的遮陽網(wǎng);夏季連續(xù)陰雨天不能遮光,冬季不遮光,大棚土表面過濕、有霜霉病、灰霉病時不遮光。
八、修剪管理:
為了保證月季切花的優(yōu)質高產,一般扦插苗3~4年,嫁接苗5~6年更換一次。近年來西寧地區(qū)月季切花品種的種植隨市場流行品種的變化而更換加快。不同品種的月季枝條,其葉型、腋芽形態(tài)、腋芽生長速度和花型均有差異。枝條頂端的芽最早發(fā)育為花芽并開花,花朵下面1~6個腋芽,依次抽發(fā)新枝,并依次增長,形成花芽并開花;枝條基部、中部的腋芽形成的花枝質量差異不大,但從中部到基部花枝開花的時間依次延長,可以根據(jù)這些特性進行修剪,調節(jié)開花期。月季切花具有連續(xù)開花的習性,大多數(shù)新抽枝條的頂端都能開花。只有溫度、光照、養(yǎng)分、水分等供應不足的枝條才不會開花,形成盲枝。在適宜的生長發(fā)育溫度范圍內,花冠、花瓣數(shù)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切花質量隨之下降;反之溫度降低到適宜范圍,花冠、花瓣數(shù)增大和增多,切花質量隨之提高。
月季切花的修剪主要采用折枝和剪枝方法。根據(jù)月季切花植株的分枝層次,將月季切花植株分為一、二、三級(或一、二、三次枝)。幼苗植株折枝后,從植株基部發(fā)出的腳芽稱一級枝,一級枝上發(fā)出的枝叫二級枝,二級枝上發(fā)出的枝叫三級枝。根據(jù)月季切花植株枝的功能和用途,又分為切花枝和營養(yǎng)枝。即將培養(yǎng)切花的枝,叫切花枝;在月季切花植株上經過折枝處理后用作營養(yǎng)的枝叫營養(yǎng)枝。優(yōu)質月季切花高產株型的植株有切花枝4~5枝,均勻飽滿的營養(yǎng)枝5~6枝,株型高度50~60厘米。依據(jù)高產優(yōu)質切花株型結構,分期逐步培養(yǎng)成株型、并保持株型的合理結構。其培育技術如下。
1.折枝
壓枝繩(鐵絲或尼龍線)距苗25~30厘米,在定植畦的兩邊用鐵樁或木樁拉緊并固定。將所有作營養(yǎng)枝的枝條壓于壓枝繩下。苗期所有花頭在豌豆大小時打去,保留葉片,當枝條長度有40~50厘米時將枝條壓下,注意不要將枝條壓斷。新萌發(fā)出過細的枝條壓作營養(yǎng)枝;營養(yǎng)枝上發(fā)出的枝條繼續(xù)壓枝。壓枝時注意各株之間、枝條之間不能相互交叉,折枝數(shù)量以鋪滿畦面為宜,讓葉片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折枝不論一年四季,還是一天早晚均可進行,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一般早上枝條較脆,壓枝時容易斷裂,要盡量使其不斷裂。折枝的操作:用一只手把握枝條需要折的部位,另一只手用力向下扭折,將枝條壓于壓枝繩下。對粗枝條可在距根部10厘米處將枝條扭折后再壓下,注意扭折時雙手操作避免折斷枝條。
2.壓枝
苗期開花植株的培養(yǎng)方法是以壓枝為主,以利于切花株型的快速培養(yǎng)。當枝條有40~50厘米高時便可壓枝,將枝條壓下并把所有的花頭在豌豆大小時去除,從壓枝上新發(fā)的枝條繼續(xù)壓枝。植株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