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武夷白雞冠
白雞冠在武夷山四大名樅中位列第二,早在明清之時已經(jīng)盛名遠(yuǎn)揚。
相傳很久以前,武夷山有一個茶農(nóng),從家中抱了一只白色的大公雞去給岳父祝壽,不料茶樹上竄出一只蜈蚣,一口咬住雞冠,鮮血從公雞的頭上流下來,一滴一滴落在茶樹的根上,公雞一命嗚呼,茶樹卻越長越茂盛。茶葉的顏色居然越來越淡,最后竟由翠綠變成淡綠,又從淡綠變成淡淡的白色,幾丈之外,都能聞到一股清香。據(jù)說最好的白雞冠在葉緣處鑲著一圈白邊,葉片上還可以看到白色的斑塊,泡出來的茶,晶瑩剔透,一片橙黃。
盡管我從小怕雞,但對白雞冠卻依然鐘情。也許是從小長在江南的緣故,喝茶也講究清淡,因此清新可人,唇齒留香的白雞冠就成了我的最愛。
白雞冠既有綠茶的鮮爽清香,又有青茶的醇厚和回甘,就連一向視龍井為天香第一茶的清代大文人袁枚,在品過白雞冠后,也不得不承認(rèn),和白雞冠相比,“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葉佳而韻遜矣”,并稱其是玉和水晶之別。只可惜如今純種的白雞冠在武夷山已經(jīng)不多見了,好在慧苑坑火焰峰下的鬼洞還有這么幾株,每年南下尋茶,收取幾兩,品一品,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