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是枇杷最嚴重的病害。此病不僅在苗圃可造成大量苗木死亡,也會造成果實腐爛落果,對生產(chǎn)威脅最大。貯運期間還會繼續(xù)發(fā)病,引致經(jīng)濟損失。
癥狀
枇杷炭疽病主要為害幼苗、葉片及果實。幼苗受害后,使葉片大量枯死脫落,嚴重時,苗木全株枯死。葉片受害,形成圓形至近圓形的葉斑,病斑后期中央灰白色,邊緣暗褐色,直徑3~7毫米,擴展后可互相愈合成大斑。果實受害后,在果上形成圓形、淡褐色、水漬狀的病斑,后期病斑凹陷,病部生有粉紅色的粘粒,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團。
病原
枇杷炭疽病病菌有兩種,其一為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屬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科,炭疽菌屬。分生孢子盤表生、散生,黑色,缺剛毛和分生孢子梗,產(chǎn)孢細胞瓶頸型,無色。分生孢子梭形,無色單胞,有2~3個油球。另一種是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g),屬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科,炭疽菌屬。分生孢子盤黑色,其上有排列整齊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橢圓形或圓柱形,兩端鈍圓,單細胞,無色,有1~2個油球。
枇杷炭疽病有時由兩種炭疽病菌混合侵染所致。
發(fā)病規(guī)律
枇杷炭疽病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部上越冬。翌年春產(chǎn)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到寄主上,進行初侵染,引致發(fā)病。每年6~9月病害發(fā)生較多。高溫、多雨、霧重潮濕天氣適宜炭疽病的發(fā)生。果園管理不善,肥水供應不足,植株長勢衰弱,發(fā)病都較重。
防治方法
1. 做好清園工作 剪除病枝、病果,清掃落葉爛果,集中銷毀。特別強調(diào)初發(fā)病時應及時摘除病果。
2. 加強管理 做好肥水供應,及時防治食果害蟲。在采收和貯運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機械傷。
3. 噴藥保護 抽梢期、花期和幼果期是炭疽病侵染的主要時期,要進行噴藥保護,視天氣和發(fā)病情況,每隔10~15天噴一次藥。常用藥劑有1:1:200波爾多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