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茶道的興盛
(一)趙佶《大觀茶論》集點茶道大成
趙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即位。宋徽宗在位期間,治國無方,但他通曉音律、擅長書畫,對茶藝非常精通,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藝術家。他于大觀年間著《茶論》,以皇帝的身份撰寫茶書,在中國歷史上恐怕是空前絕后的一個。
《大觀茶論》有地產(chǎn)、天時、采擇、蒸壓、制造、鑒辨、白茶、羅碾、盞、筅、缾、杓、水、點、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二十篇,集點茶道大成。
關于茶器,到了徽宗時代,則有了茶磨、茶筅的記載,茶磨、茶筅的發(fā)明,更有助于點茶藝術。
關于擇水,認為:“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古人品水,雖曰中泠、惠山為上,然人相去之遠近,似不常得,但當取山泉之清潔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為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汗,雖輕甘無取。”(《大觀茶論·水》)主張水以清輕甘活好,以山水、井水為用,反對用江河水。(插趙佶《文會圖》局部)
關于候湯, “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為度,過老則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頃刻而后用。”(《大觀茶論·水》)蔡襄認為蟹眼湯已是過熟,而趙佶卻認為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為適度。
《大觀茶論》序:“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淡簡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
茶,祛襟滌滯,致清導和,沖淡簡潔,韻高致靜,士庶率以薰陶德化。
(二)審安老人圖贊茶具
審安老人姓名、事跡無考,《茶具圖贊》成書于南宋咸淳己已(1269)年。《茶具圖贊》選取了點茶道中的十二種器具,根據(jù)其特性和功用,以擬人法賦予姓,封以官爵,擬以名、字、號,并附以圖,系以贊,生動有趣?!恫杈邎D贊》使我們對點茶道的器具有了直觀的認識,非常難得。由此書可以籍見宋代茶具的形制,書中一圖一贊,對各種茶具的文化性作了生動的描述。
《茶具圖贊》以朝迕職官命名茶縣,賦予了茶具的文化內(nèi)涵,而贊語更反映出儒、道兩家待人接物、為人處世之理。
韋鴻臚 文鼎 景旸 四窗閑叟
木待制 利濟 忘機 隔竹居人
金法曹 研古、轢古 元鍇、仲鏗 雍之舊民、和琴先生
石轉運 鑿齒 遄行 香屋隱君
胡員外 惟一 宗許 貯月仙翁
羅樞密 若藥 傳師 思隱寮長
宗從事 子弗 不遺 掃云溪友
漆雕秘閣 承之 易持 古臺老人
陶寶文 去越 自厚 兔園上客
湯提點 發(fā)新 一鳴 溫谷遺老
竺副帥 善調(diào) 希點 雪濤公子
司職方 成式 如素 潔齋居士
韋鴻臚
贊曰:祝融司夏,萬物焦爍,火炎昆崗,玉石俱焚,爾無與焉。乃若不使山谷之英墮于涂炭,子與有力矣。上卿之號,頗著微稱。
木侍制
贊曰:上應列宿,萬民以濟,稟性剛直,摧折強梗,使隨方逐圓之徒,不能保其身,善則善矣,然非佐以法曹、資之樞密,亦莫能成厥功。
金法曹
贊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圓機運用,一皆有法,使強梗者不得殊軌亂轍,豈不韙歟?
石轉運
贊曰:抱堅質(zhì),懷直心,啖嚅英華,周行不怠,斡摘山之利,操漕權之重,循環(huán)自常,不舍正而適他,雖沒齒無怨言。
胡員外
贊曰:周旋中規(guī)而不逾其閑,動靜有常而性苦其卓,郁結之患悉能破之,雖中無所有而外能研究,其精微不足以望圓機之士。
羅樞密
贊曰:幾事不密則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揚之,使精粗不致于混淆,人其難諸!奈何矜細行而事喧嘩,惜之。
宗從事
贊曰:孔門高弟,當灑掃應對事之末者,亦所不棄,又況能萃其既散、拾其已遺,運寸毫而使邊塵不飛,功亦善哉。
漆雕秘閣
贊曰: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吾斯之未能信。以其弭執(zhí)熱之患,無坳堂之覆,故宜輔以寶文,而親近君子。
陶寶文
贊曰:出河濱而無苦窳,經(jīng)緯之象,剛柔之理,炳其繃中,虛己待物,不飾外貌,位高秘閣,宜無愧焉。
湯提點
贊曰:養(yǎng)浩然之氣,發(fā)沸騰之聲,中執(zhí)中之能,輔成湯之德,斟酌賓主間,功邁仲叔圉,然未免外爍之憂,復有內(nèi)熱之患,奈何?
竺副帥
贊曰:首陽餓夫,毅諫于兵沸之時,方金鼎揚湯,能探其沸者幾稀!子之清節(jié),獨以身試,非臨難不顧者疇見爾。
司職方
贊曰:互鄉(xiāng)之子,圣人猶且與其進,況瑞方質(zhì)素經(jīng)緯有理,終身涅而不緇者,此孔子之所以潔也。
《茶具圖贊》是現(xiàn)存最古的一部茶具圖書,是一部關于點茶道茶具的圖錄, 從中可見宋代茶具的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