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的繁殖,目前主要以“實生育苗(或選挖野生苗)——嫁接”為技術模式。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引入、應用,還待于研究、試驗。因受種了生理特性及優(yōu)良度、圃地的環(huán)境條件、育苗技術過程等諸多因素的交互影響,因此必須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技術措施,使其發(fā)芽率、出苗率、或活率達到最佳狀態(tài),發(fā)揮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
一、采種與種子處理:1、采集果實完全成熟的果核作為種子。最好是選用優(yōu)質野生楊梅的果核,以增強楊梅良種對當?shù)丨h(huán)境的適應性。2、將用作種子的果實去盡汁和所依附的果肉,置于無直射光照的通風、干燥處晾干外殼水分,備用。準備春播,則應沙藏保濕。
二、整地作床:1、選擇腐殖質層厚、光照和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地設立苗床。2、苗床寬1米,長度則從種子多少及地面積而定,開挖深度應大于0.3米,四周留0.04米的埂,以免肥水外溢,沖走表土。3、將1—3克克鈣鎂磷肥、5—7克千克腐熟廄肥與苗床表土混合,八平,壓實。
三、密播育苗:1、將備用種子密播一層于苗床上,覆蓋0.03米厚的濕潤河沙,沙面上蓋一層薄膜,膜上加0.04米厚的黃土,再覆0.2米厚厚的雜柴草。這種覆蓋法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河沙保濕、保溫、通透性好的物理性能;而薄膜可阻止苗床水份蒸發(fā)和雜草生長,又能隔離伏天高溫輻射和雨水沖擊;表層的雜柴草可減辦人、畜踐踏及鼠害等。2、播后應經(jīng)常注意管理、觀察,有效防止人、畜、鼠、蟲對種子、幼苗的危害。出苗時,應及時揭除薄膜上覆蓋物,并改平膜為棚膜,如遇春季(三月上、中旬)的突發(fā)性高溫,應及時揭膜通風、降溫。
四、移苗育砧:1、在冬季選擇肥、水和光照條件好的地段進行整地、施肥和土壤消毒、殺蟲,準備好圃地。2、當楊梅實生苗長到4—5片直葉時,選擇陰天移苗,株距0.08—0.1米,行距0.25米,每畝定植2—3萬苗。栽時以清水潤蔸,清單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適度疏枝(葉)、除萌,以增加粗壯度,為翌春的嫁接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