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下古樹茶,之所以今晚的題目叫做宏大的古樹茶,是針對市場上大家所說,古樹茶比較少,那么少到個怎么情況呢?我想還是用數(shù)據(jù)說話,用事實說話。本周,我們就會就各個地區(qū)古樹茶的總體情況大致做一些分析。
云南的情況,跟其他茶區(qū)的情況不一樣,一個特點,就是古樹茶多。而古樹茶多的原因,在于一個決定性的結論,即云南是世界茶樹的發(fā)源,云南是茶祖,所以云南地區(qū)才會出現(xiàn)這種大面積的古茶樹。
在上個世紀40年代前,茶葉行業(yè)有個基本的結論,即茶樹的祖先是來自于印度,印度的阿薩姆茶樹。這個結論,是因為在印度發(fā)現(xiàn)了古茶樹,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對云南地區(qū)資源的統(tǒng)計越來越詳盡,古茶樹不斷被發(fā)現(xiàn),樹齡不斷被發(fā)現(xiàn),樹齡不斷被突破,從800年到1700多年,然后到3000多年的古茶樹,從千年萬畝古茶園,到越來越多發(fā)現(xiàn)的樹齡更老的茶園,云南茶葉的歷史不斷被刷新。最終,現(xiàn)在國際社會已經(jīng)普遍認為,云南才是世界茶樹的發(fā)源地。這個結論,不只是通過幾棵大茶樹來證明,更是通過數(shù)十片古茶園,大規(guī)模的種植和利用來論證的。讓我們通過大滇說茶1001夜,逐步梳理那些古茶園吧。
分析古茶園,無外乎本著地理區(qū)域來分析,我們先從勐海地區(qū)說起,在勐海,有著兩個茶樹王,占據(jù)了云南所謂三大茶樹王之中的2個。云南三大茶樹王:栽培型代——南糯山茶樹王,巴達野生茶樹王,邦威過渡型茶樹王。我想作為普洱茶愛好者都應該熟知。
我們來說下,巴達這棵野生茶樹王,詳細的名稱是:巴達賀松大黑山茶樹王,樹齡1700年,樹高 32米,近年來折斷了,現(xiàn)在樹高 14米左右。而南糯山的栽培型茶樹王,應該看過的人比較多,樹高大約10米,樹齡大約800年,這棵樹長得比較奇怪,覆蓋了方圓15平方米,有這兩棵樹為代表,周圍覆蓋了相應的古茶樹群。
我們從各方面匯總的資料可以得出大致的數(shù)據(jù),云南300萬畝茶園面積,其中60萬是古茶園,較成規(guī)模的景邁古茶園,1萬畝,鳳慶1萬畝;西盟大約3萬畝,寧洱附近1萬畝,景谷5萬畝,千家寨3萬畝,勐海地區(qū)1萬畝以上,勐臘地區(qū)1萬畝以上。
這些數(shù)字為什么比較模糊?是因為當?shù)氐貜V人稀,很多地方無人居住,無法去測量清楚,我們只能從散亂的一些資料來分析,60萬畝古茶園里,能夠采集的,適合采集的,不到一半,也就是30萬畝,畝產(chǎn)我們定義為15公斤干茶每年,則古樹茶的理論產(chǎn)量是4500噸,占據(jù)了普洱茶年產(chǎn)量5萬噸的將近百分之十,所以,普洱古樹茶,說少也不是很少,說不少,按比例來說,也確實不多。
古樹茶中,有口感好的,也有口感不好的,但總體來說,古樹茶主要依賴于自己發(fā)達的根系去吸收營養(yǎng),較少象臺地茶那揚依賴與外部肥料的供給,在食品安全性方面無疑更加有保證。而從口感上來說,古樹茶相對來說,出茶味會比較慢,回甘不見得很快,但會持久。如果非要找出古樹茶的獨特之處,持久,應該是最主要的特點,包括回甘,包括耐泡度。但古樹茶有一個比較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在新茶階段,香氣甚至不如某些臺地茶出色,對口腔的刺激性,也不如很多臺地茶,這使得很多初學者,追求所謂霸氣刺激,在古樹茶這里得不到滿足。以至于把古樹茶的崛起,一概認為是炒作因素。
實際上,古樹茶的香氣以及滋味是慢慢滲透的,我常說,臺地茶的爆發(fā)力強于古樹茶,但古樹茶潤物細無聲,是講究的持久性。前段時間跟匹夫、瞬息喝三合社的臺地和大樹茶的散料,從外觀條索來看,臺地茶更吸引人,但一口下去,再不懂的人,也可以明確感受出大樹茶的不同。店里有少量,歡迎大家找客服索取樣茶自己對照(已沒有了)。我在勐海的時候,喜歡帶人去看三個地區(qū)的古茶樹。
第一個是南糯山,原因,距離縣城最近,2個小時一個來回搞定,無論刮風下雨都可以去,到半坡老寨了事,上面多依寨,南糯之巔,下雨后無法行走,一般不去,半坡老寨以上,就沒有水泥路了;第二個當然是景邁的千年萬畝古茶園,這個地方路也也非常容易去,往返200公里左右,全天候刮風下雨都成;第三個地方,是帕沙,下雨無法去,上不了山,距離應該在40公里,往返80公里,理由,平均樹齡應該不低于景邁,感覺平均樹齡更大。著名的布朗山,還有勐宋鄉(xiāng)的那卡等寨,一般是人見人怕的寨子,寧去南糯十次,不去布朗一次。上午天剛亮上布朗,一般要天黑才下來,而且路況極差,氣候復雜。景邁山,景邁大寨,與芒景寨子連成一片,目前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古茶園,要嚇唬人就要去景邁,因為面積夠震撼,呵呵,今晚算是個總綱,這周后面會逐一做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