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村委會有10多個自然村,村村都有古茶樹,但由于岔河的10多個自然村離大公路都很遠,若開車沿芹漫公路走,岔河的村子一個也看不見,無量山將這片古茶區(qū)包得很嚴,這地方很清晰的千年茶史沒有人去翻閱過。岔河的三條河烏龜壩河、葉家壩河、羊山河,將岔河村委會分為三個片區(qū),風冠山片區(qū)、大寨子片區(qū)、大石頭村片區(qū),三個片區(qū)中村寨最多、海拔最高、茶樹最多的是風冠山片區(qū)。
風冠山是岔河也是整個無量山區(qū)域銀生古茶保存得最多、古茶村風貌保存得最好的地方,鳳冠山保存下來的500年以上的古茶樹其數(shù)量之多在云南各古茶山、古茶村中實屬少見,風冠山留下來的種茶圖是云南一千多年前種茶模式的鮮活展板,要揭開云自南詔以來種茶的歷史,要定位南詔時期產(chǎn)茶的銀生城界諸山,鳳冠山要列為重點地,要給產(chǎn)茶的銀生城界諸山排名次,風冠山以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留存下來的古茶樹有資格排在首位。
鳳冠山是村名也是山名,鳳冠山作為一條山嶺是大無量山卞峰向景福鎮(zhèn)方向伸出的條呈垂落狀的短支脈,頂端海拔2967米,山體飽滿鼓實、中間無深谷切割,頂部有一獨峰突凸形似烏首,飽滿的山體如風鳥身,山體的左右兩邊是烏龜壩和葉家壩,兩片小壩子如風鳥垂開的雙翅。
遠看風冠山像一只垂開雙翅的風鳥匍停在無量主峰旁,兩條水量很人的河流葉家壩河與烏龜壩河左右在風冠山下流過又匯攏,兩條河圍住風冠山,把鳳冠山與外邊的通道阻斷,時季兩條河水涌漲,若沒有橋搭接,要上風冠山不是件容易的事。從地理條件來看在查代鳳冠山不是天天都能上去的現(xiàn)在幾條河上都架有橋了,風冠山上已有拖拉機道,上風冠山已很方便。
風冠山是一個方圓10多千米的大嶺崗,現(xiàn)在從山下到山腰之上都有村寨,還是那個定律,在無量山要看500年、800年以上的銀生古茶,要找有茶王樹的村寨,一定要登上1800米以上的海拔線才容易找得到。鳳冠山海拔在1850~1950米之間的自然村有三個,風冠山村民小組、大園子村民小組、小龍樹村民小組,這三個自然村因相距很近,村民住房已快連攏,山下的村民一般都將這三個小村統(tǒng)稱為風過山村。三個小村合起來有近90戶人家,彝漢各一半,三個村都有500年800年以上的古茶樹,這三個村房屋靠近、地連攏,地埂上的茶樹也連攏三個村的臺地地埂都被古茶樹鑲圍上綠邊。本內(nèi)容來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