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有酒令,眾所周知。但若說到茶令,可能就鮮為人知了。
茶令與酒令大不一樣,贏家方可飲茶,而輸者不許品茗,或者輸家處以另外的懲罰。
茶令是我國古代先賢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飲茶助興的游戲,是我國茶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據(jù)考證,“茶令”一詞雖始見于宋代,但這種以茶為內(nèi)容的行令形式,其實在唐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
它以續(xù)詩“接龍”形式,令三五詩友促膝圍坐,圍繞茶的主題續(xù)成茶詩,續(xù)不上詩句者就當(dāng)場受罰。
而品茗行令時賓主間的融洽氣氛,也提高了飲茶的品位。
南宋的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不僅愛茶,也嗜好行茶令。
茶助文思,通過飲茶行令,予人興奮、清醒、機(jī)智,增識廣聞,對創(chuàng)作萌發(fā)靈感大有裨益。
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記敘了她與趙明誠共同生活,行茶令的趣事佳話:“余性偶強(qiáng)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fù),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杯中,反不得飲而起……”可見,茶令為他們的書齋生活增添了無窮樂趣。
同是南宋時期的龍圖閣學(xué)士王十朋,精文通詩,也喜好行茶令。
他曾在詩中寫道:“搜我肺腸著茶令。”他經(jīng)常向茶友推介茶令及其行令的形式,且在詩文中寫有:“余歸,與諸子講茶令,每會茶,指一物為題,各舉故事,不通者罰。”
近代,作為一代學(xué)界泰斗的錢鐘書,終年伏案潛心于著述,筆耕勞作之余,則與著名文學(xué)家楊絳戲仿南宋李清照和趙明誠行茶令之雅舉。
不論誰輸誰贏,每斗罷一局,彼此相視,捧腹大笑。
錢鐘書在《槐聚詩存》中寫道:“翻書賭茗相隨老,安穩(wěn)豎牢祝此身。”如此賭茗,給他們晚年讀書著說乃至生活,都增添了樂趣。
在當(dāng)今社會,每逢閑暇假日,文朋好友若能相聚一起去茶圣居,品飲臺灣茶,制猜佳謎,彼此在行茶令中忘卻生活的煩惱、增長知識、增添樂趣。
在我國這個飲茶大國,逢年過節(jié)、親朋相聚用茶待客時,若能將茶令推陳出新,便能其樂融融,其情悠悠,增加茶事活動的喜悅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