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名醫(yī)名方》
【原料】苦參20克,地榆30克,焦神曲15克。
【制作】按原方比例加大劑量5倍,共研成粗粉。每次取藥粉30克,用紗布包后置保溫瓶中,用適量沸水沖泡,蓋悶20分鐘。
【用法】頻頻飲用,每日1劑。脾胃虛寒者忌飲。
【功效】清熱燥濕,涼血止血。適用于慢性血痢或熱毒痢疾,癥見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膿血、赤多白少、舌苔黃膩等病癥。
【注釋】《仁存堂經(jīng)驗方》用苦參一味,水泛為丸,治血痢不止。苦參乃苦寒之品,具清熱燥濕之功。為治療濕熱、熱毒所致之痢疾常用藥。據(jù)臨床報道,苦參煎液對慢性遷延性菌痢,特別是胃腸功能紊亂型效果較好。地榆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常用之治療血痢經(jīng)久不愈者。藥理試驗證明,地榆對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兩藥合用,既可使?jié)駸帷岫厩褰?,又可使腸道出血得止。然本方以苦寒之品組成,故加用焦神曲健脾和胃以監(jiān)制之。但對脾胃虛弱或寒濕內(nèi)停之久瀉久痢者仍宜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