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系由菜薊(c.cardunculus l.)演變而成。南歐及中亞細亞尚有野生種,2000年前羅馬人已食用,法國栽培最多。19世紀由法國傳入中國上海,云南有栽培。
朝鮮薊以花蕾為食用器官,朝鮮薊葉大肥厚,披針形、密被茸毛,葉緣深裂。6月至7月間枝端生肥嫩花蕾采收期長達一個月。以主莖花蕾最大,稱王蕾。種子粒大、扁橢圓形,褐或白色。喜冷涼濕潤氣候,耐輕霜、忌干熱。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持水力強的壤土或粘壤土??捎梅N子或分株法繁殖。栽后第二年6月始發(fā)花蕾,每棵抽生 2-3花,畝收花蕾6000個左右。優(yōu)良朝鮮薊的花蕾球形,肉質(zhì)鱗片大而緊,色澤鮮綠,有香味。收花蕾后去除花莖,促生新莖。每株可連續(xù)收獲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