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癌腫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枝干,芽梢、葉片、果實上也有發(fā)生。
癥狀:
枝干初害為黃褐色不規(guī)則斑,后局部增粗或瘤狀凸起,成為癌腫狀的同心圓斑。逐漸表面粗糙,形成環(huán)紋狀開裂線,樹皮翹裂脫落,露出黑褐色腐朽的木質(zhì)部。病部組織堅硬,輸導(dǎo)組織阻塞,枝干枯死。芽梢染病,簇狀,并有黑色潰瘍。后成紡錘形龜裂,直至枯萎。葉上病斑發(fā)生在主脈上,葉脈褪色,后呈黑褐色,有明顯黃暈,葉片皺縮成畸形。果面病斑僅0.5厘米大小,果面潰瘍粗糙,果梗表面縱裂。
防治方法:
(1)此病在國內(nèi)僅有部分地方發(fā)生。所以,嚴格檢疫,防止傳播很是必要。
(2)園地開溝排水,樹體整枝修剪,培育健壯樹勢,增強抗病能力。
(3)遇大風(fēng)或冰雹等災(zāi)害性天氣后,要及時噴射78%科博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2%抗霉菌素水劑200倍液;或0.4~0.5%波爾多液。
(4)操作的工具,在使用后用1000倍升汞水或50~100毫升/升鏈霉素涂刷消毒。避免傳播。
(5)刮凈病斑,傷口涂5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100倍液;或4%843康復(fù)劑水劑;或5%菌毒清水劑30~50倍液;或腐必清涂劑冬春季用2~3倍,夏秋季用50倍液;或硫懸浮劑加“402”抗菌劑1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