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34 福祿考屬一、二年生草本,株高15 至45厘米。莖直立,多分枝,有腺毛。葉互生,基部葉對生,寬卵形、矩圓形或被針形,長2至7.5厘米,頂端急尖或突尖,基部漸狹或稍抱莖,全緣、 上面有柔毛,下面僅上有柔毛,葉無柄,聚傘花序頂生,有短柔毛;苞片和 小苞片條形;花萼筒狀,裂片條形,外面有柔毛;花冠高腳碟狀,直徑2至2.5 厘米,裂片,圓形,雄蕊不伸出,花色原種為玫紅色,花期5—6月。蒴果橢圓形,有宿存萼片。種子矩圓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棕色。種子發(fā)芽力可 保持二年,千粒重1.55克。
福祿考性喜溫暖,稍耐寒,忌酷暑。在華北一帶可冷床越冬。宜排水良好、疏松的壤土,不耐旱,忌澇。 常用播種繁殖,暖地秋播,寒地春播,發(fā)芽適溫為15-20℃。種子生活力可保持1-2年。秋季播種,幼苗經(jīng)1次移植后,至10月上、中旬可移栽冷床越冬,早春再移至地畦,及時施肥,4月中旬可定植?;ㄆ谳^長。蒴果成熟期不一,為防種子散落,可在大部分蒴果發(fā)黃時將花序剪下,晾干脫粒。 福祿考植株矮小,花色豐富,可作花壇、花境及巖石園的植株材料,亦可作盆栽供室內(nèi)裝飾。植株較高的品種可作切花。
福祿考的繁殖方法
福祿考的繁殖方法分為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二種。分株繁殖,就是用三年生以上,已經(jīng)生長成花墩的老株,分成多株栽培。但分株繁殖受到數(shù)量的限制,不利于擴大種植規(guī)模。生產(chǎn)中主要采用扦插繁殖。下面我們看看如何進行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
一、打頂培育種苗
首先,頭年10月份,提前準(zhǔn)備扦插的母本。選擇植株矮,花型好,抗病性強的福祿考品種。打掉殘花,這叫著打頂,或者叫打尖。在離地面10厘米處剪斷。去掉莖的生長點,抑制營養(yǎng)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冬天,在花圃里自然越冬。第二年3-4月,每一棵母株,都能增產(chǎn)出更多的新梢。4月中旬,葉片濃綠荗盛,主莖半木質(zhì)化。這樣的新梢,就可以采集作為插穗了。最好在沒有花蕾之前扦插。
二、苗地的選擇和準(zhǔn)備
育苗地要選擇沙質(zhì)土壤。旋耕深翻土地20-25厘米。耕地前不施基肥,因為插穗無根,任何肥料都容易燒壞插穗生根部位。翻地后再將土面耙平,整細碎,越細碎越有利于生根。
三、扦插育苗法
扦插育苗的最佳季節(jié)是春季4—6月,秋季8—10月。秋季的扦插苗可以在沙床上自然越冬,氣溫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時,可以覆蓋稻草。。最好帶水扦插,不弄傷插穗。扦插深度為2-3厘米,株行距為3至5厘米,扦插密度以插枝之間互不擠壓,葉片能夠自然伸展。扦插完成后,立即淋水,淋水一定要淋透。再用多菌靈或百菌清800倍溶液噴霧一次,防治半知菌、多子囊菌等真菌,引起的插穗腐爛現(xiàn)象。百菌清和多菌靈都不會污染環(huán)境。
四、作扦插床
扦插苗床一般為長方形,寬度在1.5—2米之間,以有利于操作為準(zhǔn)。在苗床與苗床之間,筑一道足夠?qū)挾鹊娜诵械?,踩踏緊實,方便扦插和管理。做成高出地面10厘米以上的高床,留出足夠的排水溝。苗床與地面平齊就可以。
要在土面上鋪一層10-15厘米厚的純凈河沙,作為扦插基質(zhì)土壤,與原土拌均勻。因為純凈的河沙具有散熱快,排水性能強,和促進空氣流動的特性,是嫩枝扦插最好的土壤。
五、扦插后的苗床管理
扦插苗床需要小拱棚遮陰。用1.8-2米長的竹片,每隔1米,用2根竹片,插成一個交叉的竹拱,兩個交叉竹片之間的距離為50-80厘米。插入地面的深度為5-10厘米。最后覆蓋上透光度為30%的遮陽網(wǎng),四周用磚頭壓好,以免被風(fēng)刮離苗床。
光照和水分控制:當(dāng)太陽出來時要立即蓋上遮陽網(wǎng),直到太陽下山時再揭開,將溫度控制在20~25攝氏度。陰天時就不用蓋遮陽網(wǎng)了。在扦插后15天之內(nèi),應(yīng)該多淋水,保持苗床的含水量濕度控制在60%~80%。等到普遍長出幼根時,可逐漸減少淋水,當(dāng)大量根系形成后,只在中午前后少量淋水。陰雨天應(yīng)停止淋水。
如果發(fā)現(xiàn)生根部分有葉片變黃或者根部發(fā)黑的現(xiàn)象,用多菌靈800-1000倍液噴霧一次。預(yù)防真菌侵害根部。
當(dāng)拔出扦插穗,生根部位呈馬蹄狀,就生根了,以后就不用蓋遮陽網(wǎng)了。扦插后15天左右,萌生新根,在25天左右,扦插苗都能生根成活了。
苗床追肥:生根之后就需要施肥,將尿素溶化在水中,稀釋成300-500倍液。淋澆苗床。促進幼苗的生長。施肥后,用噴水壺,裝清水淋澆沖洗葉片,將肥料水沖離葉片就可以了。這樣可以避免肥料停在葉片上,燒損葉片。沙床苗期只淋一次尿素水。
每隔5天,用0.8%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霧苗床。進行葉面追肥。連續(xù)噴霧3次即可。促進萌發(fā)新葉。45天后,就可以起苗移栽了。
苗株間的雜草需要人工拔出。在花期進行的扦插育苗,如果扦插穗帶有花蕾,在沙床上就會出現(xiàn)開花的情況。
六、采集插穗
選擇受市場歡迎的品種采插穗。剪下無病蟲害、生長健壯,頂端生長充實的枝條。從10厘米高處,剪下頂端。留下5—8厘米長的插穗。每個插穗頂端保留2-3對葉片。
分株繁殖
福祿考的繁殖還可以采取分株法。這種繁殖方法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只要選擇萌發(fā)植株多的苗墩。以3年左右的苗堆兒為最好,將苗墩連根帶土挖起。定植前將植株一棵棵地分開,定植在大田花圃里就可以了?;ㄆ缘恼?,施基肥和作畦的方法,和前面介紹的扦插苗大田定植一樣進行。分株繁殖在春天和秋天都可以進行;管理方法和扦插定植的花圃一樣。
一、育成苗出圃
福祿考在花期,或者開花前都可以起苗,作為園林景觀栽培??梢赃x擇開花苗或者未開花苗。
二、起苗
起苗應(yīng)該選在下午4點之后,或者早上8點鐘之前進行。以免溫度高,影響成活率。起苗的用工量大,一人挖苗,抖土、數(shù)苗、打捆需要多人工作,挖苗時,下鋤的深度一定要在根須以下。不能挖斷根須。根須上的大部分泥土需要除去。一般將100棵花苗扎(za一聲)成一捆。方便點數(shù)(shu四聲)計價。 起苗量大時,先起出圃的苗,需要根須接觸苗土,用遮陽網(wǎng)覆蓋遮蔭,保持水分。
三、裝車運輸
裝車時,一部分人運送,車廂里有1-2人擺放。為了裝得更平整一些,下面一排根部和上面一排的花對齊。不能損傷花枝,用網(wǎng)繩罩住花苗,網(wǎng)繩在車箱上扎緊系好,就可以出發(fā)運往目的地了。福祿考花苗的運輸,最好選擇在傍晚、夜間和早晨這段時間進行。23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炎熱天氣,不能運苗。運輸時間最好控制在3天之內(nèi),定植都能成活。
四、假植
不能及時運輸或者定植的苗木,可以用假植的方法保存。假植地選擇在苗圃地最好,挖開10厘米寬,20-30厘米深的假植溝,將苗株一株株地直立鋪放成行,再覆土壓實。需要在假植苗行上淋一次水。以彌補起苗失去的水分。假植苗時間可長可短,最長可以達到1年。
福祿考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 癥狀:主要危害葉、花梗、莖。葉片染病初期為圓形斑點,邊緣呈褐色環(huán),略凸起漸向外擴展,有時病斑相互融合成片,使葉干枯,而在莖部發(fā)病則形成長條斑,在花梗發(fā)病則導(dǎo)致花朵黃化萎凋。有時病斑出現(xiàn)黑色霉層。 防治: (1)控制介質(zhì)及空氣濕度,不要過高,加強通風(fēng)透光。可于定植時澆以2000倍多菌靈溶液預(yù)防; (2)發(fā)病初期以50%苯菌靈1500-2000倍全株噴施。 2.疫病 癥狀:此病于幼苗、成株均可發(fā)病,主莖和分枝病部初見水漬狀,后漸變深,植株輸導(dǎo)組織受損而植株枯死,有時出現(xiàn)倒伏。 防治: (1)控制栽培環(huán)境濕度,及通風(fēng)透光,盡量以設(shè)施栽培,露地栽培宜避開雨季,或避免盆栽介質(zhì)因雨水濺至莖、葉。 (2)栽培介質(zhì)使用前應(yīng)徹底消毒。 (3)移植后可以用甲基托布津1500倍或地特菌2000倍溶液澆灌,每10天一次。 (4)發(fā)病初期可以使用下列藥物噴施防治69%安克錳鋅1500倍溶液、58%瑞毒霉錳鋅1000倍溶液、64%殺毒礬1500倍溶液、50%百菌清煙劑薰防,用量1000克/畝。 3.細菌性斑點病(細菌性病害) 癥狀:發(fā)生于葉、花及莖。病斑中間灰褐色,呈長條狀,周圍褐色紋。有時濕度大時病斑出現(xiàn)白色液體。病斑間常融合成片,致葉片枯黃死亡。莖部亦逐漸干枯而死。 防治: (1)降低濕度,不要過度澆水,減少植株、葉片積水。 (2)增強植株抗性,培育壯苗,不宜過度施用氮肥,以使植株抗病性減弱。 (3)發(fā)病初期以硫酸鏈霉素2000-2500倍溶液全株噴施。
福祿考葉枯病
癥狀:該病主要特征是植株下部葉片首先枯黃,并逐漸向上發(fā)展,直到整個枝條枯死。該病在老的植株上發(fā)生嚴重,但不影響實生苗和新生根的插條
病原及發(fā)病規(guī)律:福祿考葉枯病的病原是非生物因素,即這種病是一種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其原因是由于春季老莖萌發(fā)的新枝得不到足夠的水分供應(yīng),而使下層葉片首先枯萎死亡。
防治辦法:針對病因,春季老莖萌發(fā)新枝時,增加噴灌,提高土壤含水量及空氣濕度,以降低植株蒸騰作用,緩解病情,但一般不能恢復(fù)正常。
福祿考白斑病
癥狀:白斑病又稱斑枯病,是福祿考發(fā)生較普遍、危害較大的一種葉斑病。起初病害由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生,葉片上出現(xiàn)紅色水漬狀圓形斑點,直徑2-4毫米。后期呈暗褐色,病斑中央淺灰
病原及發(fā)病規(guī)律:該病由殼針孢屬的真菌所致。病菌在落葉上越冬,借風(fēng)雨傳播。在生長季節(jié),植株可多次受到侵染。雨后或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著生的小黑點內(nèi)可擠出乳白色絲狀物,即病原菌的孢子。
防治辦法:1、加強栽培管理:當(dāng)年秋季應(yīng)精心摘除植株的病葉并徹底銷毀,以減少翌年的侵染源。栽培環(huán)境要通風(fēng)良好,土壤濕度要適中,不宜過于或過濕。
2、藥劑防治:發(fā)病期間,可75噴灑%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噴灑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