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樹屬紫葳科,材質優(yōu)良,紋理通直,不翅不裂,耐腐耐水濕,適合民用建材、工業(yè)建材、雕刻用材等用途。樹形偉岸,干直圓滿,葉蔭濃,花美觀,可營造用材林、防護林,亦可作庭院、道路綠化樹種,是綜合利用價值很高的優(yōu)質用材樹種和名貴園林綠化樹種。在國內、國際上,其用材均列為一類材種,素有“木王”之稱。
池洲市某苗圃以梓樹1年生播種苗作砧木,以從河南林業(yè)科學院楸樹研究所引進的豫楸1號和周楸1號(又稱豫楸2號)作接穗,3月份進行芽接,嫁接成活率達95%,當年苗高平均3米、地徑3厘米,造林存活率達98%以上。
一、梓樹苗的培育
(一)種子采集
梓樹種子9月份成熟,在蒴果開裂之前,抓緊時間采集。將采下的果實曬干后,搓去果皮,去掉雜質,裝入袋中干藏。
梓樹種子1公斤有27萬粒,千粒重3.7克,一般凈度85%,發(fā)芽率60%。
(二)整地
梓樹為小粒種子,育苗要求較細,圃地應深耕、細耙、平整、壓實,然后施足底肥作床。
(三)播種
梓樹種子發(fā)芽容易,播種時間較長,春季至雨季均可育苗。只要土壤濕度適宜,采用條播、點播均可,播種覆土厚度0.5厘米左右,以微埋種子為佳,每畝播種量1公斤。播后蓋草遮陰,適時噴水澆灌,保持床面濕潤,7~10天即可出土發(fā)芽。
梓樹小苗移栽容易成活,可采用小圃育苗大田移栽的方法,一般育30平方米的苗,可移栽l畝。幼苗長出4片真葉時移栽為最好,選陰天或下午移栽,邊栽邊澆水,即可保證成活。也可大田直播育苗,按育苗密度留足砧苗,其余移栽別處,留床苗采用“座地砧”嫁接,培育出的苗木更為健壯。
(四)苗木管理
梓苗最初一個月時間內,生長緩慢,要保持圃地濕潤,注意松土除草,促使幼苗生根。幼苗長出6片真葉后進入速生期,日高生長達3厘米左右,要及早間苗。間苗后的密度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若準備就地嫁接,株行距為60厘米×60厘米或50厘米×60厘米,每畝栽植1800~2000株。5~8月份要加強水肥管理、加強松土除草、保持床面干凈,并摘心1次—2次,促使苗徑的生長,為嫁接作準備。
二、嫁接技術
(一)嫁接時間
枝接在冬季和春季均可進行。冬季利用農閑,挖出砧苗在室內嫁接,接后于室內或窖內混濕沙堆放貯藏,促使接口愈合。早春解凍后,將嫁接好的株苗定植到苗圃地里,株行距40厘米×100厘米或30厘米×100厘米,每畝栽植1500~2000株。春季嫁接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樹液開始流動、芽子膨大時進行,以清明前后為最好。嫁接前先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嫁接時要隨平茬,隨嫁接,隨封土。枝接存活率高,一般可達90%左右。芽接在春季樹液流動旺盛時進行,也可以延長到生長季節(jié)進行。
(二)嫁接方法
1.劈接將砧木沿髓心垂直劈切3厘米—5厘米深,再選粗度相當的優(yōu)良接穗,在芽上1厘米處平剪,芽下3厘米~5厘米處剪下,兩側各削成2厘米~2.5厘米長的楔形削面,與砧木形成層相接的外側應稍厚,與砧木木質部相接的內側稍薄,以便于砧木嵌緊。嫁接時,一手用刀插入砧木切口,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捏緊接穗,一邊拔刀一邊將接穗插入,用麻繩或塑料條捆綁,最后用細濕土封一個碗大的土堆。
2.袋接當砧木較細時(地徑1厘米~1.5厘米)可采用袋接。先扒開砧木基部土壤,使之露出根際,在距根頸上方2厘米—3厘米處將砧木斜剪成馬耳形,并修平,再選用略細砧木的接穗,在芽上1厘米處和芽下3厘米—4厘米處剪下,上剪口要削平,下端削成2厘米長的馬耳形斜面,削面要平滑,不要使削面末端皮層與木質部分離,同時把削面末端背面的皮層削去少許,不要露出木質部,然后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捏緊砧木皮層,從斜面下部向上部推擠,使砧木皮層與木質部分離成袋狀,右手將削好的接穗削面朝外迅速插入袋內(注意接穗和砧木斜面相反)。插時不要用力過大,否則易插破砧木皮層,影響成活。接上后,用雙手將疏松的濕土圍住接口部位,使?jié)裢僚c接口緊密接觸。隨后封一土堆,以剛埋住接穗為度。
3.單芽貼接此法與方塊芽接相近似。因楸樹和梓樹親和力強,愈合快,丁字形芽接砧木往往將接芽包住.不能發(fā)芽,而單芽貼接效果較好。嫁接時,先在接穗芽的下方1厘米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然后再從芽的上方0.5厘米處斜切_刀入木質部,再從芽兩側向下豎值切至芽下切口,使芽成方塊狀,取下芽片。在砧木離地面4厘米—8厘米處的北面,選光滑部位,照上法削一同樣大小的切面。然后迅速將芽片與切面對齊,注意使上方切口的形成層要密接,用塑料條綁扎,露出接芽。山東省海陽縣采用的帶木質部全包芽接與此方法相同,嫁接時間長,存活率高,尤其在干旱少雨地區(qū)應用較為理想。
三、嫁接苗的管理
(一)撤除覆土
嫁接后一般20天以后即能成活,這時可隨檢查成活情況隨扒除覆土土堆。如土堆較小時,接穗頂芽可自行長出土外,芽呈綠色,生長正常。這種情況可稍微扒除堆頂上的一些土,使芽露出土面即可;如覆土過厚,接穗芽不能長出土外,芽呈黃色,這種情況不可將土一次去凈,仍用潮濕土面在芽上薄薄的覆蓋一層,防止烈日灼傷。扒除覆土時,應從土堆基部扒土,使土堆自然坍落,露出接穗,防止碰動接口或碰傷嫩芽。
(二)追肥
整個苗期要追肥2次—3次。第一次在5月下旬,此次施肥要做到少量細施,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溝施或穴施。溝施方法:在苗行間鋤一淺溝,將肥施入,掩土,穴施方法:在每株苗的一側20厘米處鋤一淺穴,施入肥后掩土并澆水。第二次施肥以在6月下旬為好,以同樣方法每畝追施尿素15公斤,施肥位置距苗行 30厘米遠為宜。第三次追肥應在苗木第二個生長高峰之前施入,即于7月下旬在兩行苗之間(距兩側苗行40厘米)溝施復合肥20公斤左右,以滿足苗木后期營養(yǎng)需要。為加速苗木木質化進程,九月下旬停止施肥,如果不是十分干旱也不用澆水。造林時,將苗木分級栽植于山地中下部,合水線兩側。
(三)病蟲害防治
楸樹苗期主要蟲害是楸螟,其防治方法:
1.選擇無蟲害接穗。
2.將剪好的接穗在嫁接前放在密封的塑料棚或密封的儲藏室內,用1059或敵殺死、敵百蟲等殺蟲劑熏蒸3小時,熏蒸時煙管一定要外接,不能在塑料棚或密封室內生火制煙霧,以防棚內或室內溫度過高,蒸熟嫁接芽、莖,影響嫁接成活率。
3.剪除已發(fā)生楸螟危害的嫩梢,剪下來的蟲梢要當場焚毀。
4.毒針刺癭:用削尖的竹針點沾1059、敵百蟲、敵殺死、久效磷、甲氯磷等殺蟲劑原液,每一個蟲癭刺2~3下。刺的時候不能過淺,過淺達不到效果。
5.清除苗下雜草,保持苗床干凈,苗床和苗桿要定期噴灑殺蟲劑,以清除蟲卵、成蟲、未人莖的幼蟲,殺蟲劑濃度為500ppm—800ppm。
6.起苗栽植時要對蟲癭進行清查,發(fā)現有蟲癭的枝條要剪除并焚毀。
7.如果條件許可,栽植苗木上山前用500ppm濃度的殺蟲劑浸泡0.5個小時,以減少幼林蟲害的發(fā)生。
楸樹苗期病害較少,只要不缺肥,不缺水,無甚大的病害危害。
(四)接穗的采運與貯藏
接穗是繁殖楸樹良種苗木,實現楸樹良種化的物質基礎。因此,必須選用優(yōu)良類型和優(yōu)良單株。目前,應大力推廣和發(fā)展的楸樹良種有豫楸1號、周楸1號等類型。
秋末落葉后至第二年春發(fā)芽前采集接穗。接穗應在選擇的壯齡優(yōu)良母樹或采穗圃中采集,以樹冠外圍的1年生無病蟲粗壯枝條為好。采集作接穗的枝條節(jié)間要短,冬芽飲滿,粗度為0.5厘米~1.0厘米。將采好的穗條剪成50厘米長短,按粗細分級每50根扎成一捆,裝入塑料袋內,綁好標簽,填寫母株情況,采集數量和時間、地點、采集人等,然后集中用麻袋或紙箱包裝待運。如接穗需長途運輸或短期內不能運達目的地,還應在塑料袋內裝入濕鋸末。運達目的地后,應及時將接穗取出,混濕沙貯藏,以備嫁接之用。也可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嫁接時隨采隨接,可省去沙藏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