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養(yǎng)生,愉悅身心,需要順其自然,不要對茶寄予能治百病的空想與奢望,更不可因此而過飲。清代魯永斌的《法古錄》寫道:“飲茶少則神思清,多飲則致疾病。”李時珍作為醫(yī)學(xué)大家,也為年輕時不懂節(jié)制的過量嗜飲,造成的疾病痛心疾首過。一個健康的成年人,究竟每天飲用多少茶量為恰當呢?
既然適飲多少茶量不好定論,就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茶中最主要、最獨特的某一種成分,去做定量定性研究。那么,這種物質(zhì),只能是咖啡堿。植物的葉芽里面是否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堿,是目前茶樹區(qū)別于其他植物的主要標志。2010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明確寫道:咖啡堿是“中樞興奮藥,味苦,有風(fēng)化性”??Х葔A作為藥用時,成年人允許的最大給藥量為0.65g。根據(jù)efsa的規(guī)定認為:每人每天攝入的咖啡堿不超過0.4g。
咖啡堿易溶于熱水。在沖泡茶葉時,大約有80%左右的咖啡堿溶于水后,進入茶湯被人體吸收。茶葉中的咖啡堿含量,一般在2%~5%之間。若以茶中的咖啡堿含量為基準,我們就可很容易算出,每天每人的最大飲茶量,折合為干茶后,不應(yīng)超過14g這個安全極限。我國著名的茶學(xué)大家陳椽教授,在《茶藥學(xué)》一書中,從專業(yè)角度提出的安全飲茶建議為:“每天飲茶要適量,不可過多或太少,大約5g~10g。”如果瀹泡一杯綠茶的投茶量,控制在3g左右,那么,14g干茶的安全飲量,就相當于要求每人每天不超過5杯綠茶為宜。
荷蘭公開報道的一個特殊病例,需要引起我們的關(guān)注,此人每天喝6杯綠茶,連續(xù)四個月后,引起了肝臟中毒發(fā)炎。這個病例說明了什么?證明了過量飲茶,對人體造成傷害的不只是咖啡堿,還有茶多酚類。清代醫(yī)家劉若金的《本草述》認為:“蓋茶氣寒、味苦而入手足厥陰經(jīng),宜于少少飲,以其傷陽也。”足厥陰經(jīng)即是肝經(jīng),可見,古人早已認識到,若是茶多酚服用過量,可能會對肝臟造成傷害。現(xiàn)在也有實驗報道,當茶中的egcg達到一定濃度后,會對動物的肝臟造成損傷。
綜上所述,控制合理的飲茶量,對于自身健康和預(yù)防疾病是非常必要的?,F(xiàn)代很多人為了賣茶,肆意夸大茶的療效,或作欺騙性的虛假宣傳,類似的行為,首先是違法的,因為,國家把茶葉是列入食品類管理的,茶葉作為食品正常飲用,對于任何疾病,是沒有治療功效的。知者樂,仁者壽。喝茶養(yǎng)生,愉悅身心,需要順其自然,不要對茶寄予能治百病的空想與奢望,更不可因此而過飲,否則,自己的身心健康,就會顧此失彼,按下葫蘆浮起瓢。況且,通過梳理歷代的文獻,我們能夠知道,通過飲茶,能夠真正獨立治療的疾病,是很局限或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