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來源 陜西省農(nóng)林學校從自然實生中選出,1959年冬栽,1960年結(jié)果。
(二)生物學特性 樹勢中庸,樹冠中大,樹姿開張,萌芽力強,成枝力中等,冠內(nèi)枝條適中,以短果枝結(jié)果為主,坐果率高。在遼寧省興城,4月中旬花芽萌動,5月上旬盛花,果實于8月初成熟,比祝光早熟,在選育地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11月中旬落葉。
(三)果實性狀 果實大,大小整齊,平均單果重190克,最大果重220克,圓或圓錐形,底色綠黃,果面被有紅霞和紅色條紋,外觀較好。果面平滑,偶有棱起,偶有銹斑,果點大、中多,梗短、中粗,梗洼深、中廣,萼洼中深、狹。果皮薄、韌,果心中小,果肉黃白色,肉質(zhì)中粗、脆,汁液中多,酸甜,微香,品質(zhì)中上至上等??扇苄怨绦挝锖?1.5%~12.3%,去皮硬度6.3千克/平方厘米。果實不耐貯藏。
(四)發(fā)展概況與前景 早雜1號果實較大,品質(zhì)優(yōu),成熟早,抗病蟲力較強,目前,在西北有零星栽培,但因其果形變化大,果實不耐貯藏,所以作為授粉品種,輔助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