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類植物是一類特殊的植物,無論是外觀面貌,還是形態(tài)特征,甚至是栽培生長都與眾不同,竹類寓含有剛直、虛心等哲理,歷來為人們所喜愛。用竹類作盆景,既可觀葉,又可觀干,還可以觀其姿態(tài)。放置到居室之中別有山林野趣。制作竹類盆景的素材容易取得,價格也較低,竹類盆景的造型,不需要刻意的綁扎修剪。竹類盆景宜疏直,不宜密栽,宜散栽,不宜叢植。高矮有致,栽于淺盆,旁綴佳石,略布青苔,加上1~2個陶制古裝人物漫步其間,可稱佳品。適合制作盆景的竹類甚多,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叢生性竹類,如鳳尾竹、米竹、佛肚竹、青皮竹等;另一類是散生性竹類,都是大型竹子,如剛竹、淡竹、水竹、斑竹等,用來制作盆景,要進行人工矮化處理,才能植于盆中,其方法有:
①當筍子長到10厘米左右時,用清潔的攝子,小心謹慎地把筍捧從籜環(huán)上剝?nèi)?。不要在中午氣溫高時剝,要掌握生長旺盛時多剝,早期、晚期少剝,弱的筍子慢點剝,筍子在晚上生長快,要及時剝,一次只剝1~2張捧葉等原則。
②當竹筍長到14厘米左右時,減少澆水,抑制長高,使竹筍及早發(fā)出枝葉,從而達到矮化的目的。竹類盆景的栽培,一般在3~4月間的陰天,在竹林中,選擇竹鞭較淺、發(fā)育又好的一至二年生竹子,作為種苗。在挖掘時,要從竹竿與老竿基的連結處截斷,連同竹筍芽一起挖出,并注意少傷根毛,多帶泥土,栽前要進行修剪,如系散生性大型竹子,可將竹竿齊上剪去,保留筍芽;叢生性的小型竹子,則要多疏枝,并適當去葉,以利成活。盆土用腐爛的竹葉土加等量粗沙為好,也可用酸性營養(yǎng)土配粗沙。栽植不宜深,栽后置于陰處并保持環(huán)境濕潤,比較容易成活。定株前要根據(jù)竹株多少、大小、姿態(tài)和不同的布局來進行修剪。在布局上,務求主次分明,高低相宜,疏密得當。配石常用峰狀的石筍石,象征雨后春筍。也可用太湖石。最后布青苔放擺件,一盆美觀的盆景就制作成功了。
竹類盆景宜置于溫暖、濕潤、背風、透光之處,夏季不可暴曬,冬季叢生性竹類不耐寒,要人室內(nèi)越冬。而散生性竹類耐寒,可在室外越冬。竹類盆景雖喜濕潤土壤,但不能漬水。春夏新竹生長旺盛期適當減少澆水,可使竹稈矮化,每年6~7月間,當新竹生長完成,再行更新與造型修剪。每年5~8月份,施2-3次稀薄的腐熟豆餅肥水,并注意夏季養(yǎng)護。每隔2~3年于3~4月份換盆1次,除去部分舊根和宿土。日常還要注意修剪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