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傳播[propagation of tea plant] 茶樹的自然或人為擴(kuò)散。前者是指種子憑借自然作用如流水、滾動、禽獸銜叼等傳播;后者是指人類將種子或苗木異地種植,茶樹生長范圍由此不斷擴(kuò)大和延伸,并逐漸形成群落。茶樹向世界的傳播最先進(jìn)入日本。公元80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來中國學(xué)佛將茶籽帶回,種植于滋賀縣;印度1780年由東印度公司從廣東、福建引種至不丹和加爾各答植物園;錫蘭(今斯里蘭卡)于1841年從中國直接引種茶樹,1867年大量種植;印度尼西亞始種于1684年;俄國在1887年大規(guī)模引種于黑海沿岸。上述各國均已成為世界主要產(chǎn)茶國。20世紀(jì)60年代和80年代,中國茶種又先后被引種到幾內(nèi)亞、馬里、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巴基斯坦等國。至20世紀(jì)90年代,茶已傳播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