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喜鵲又叫山喜鵲,俗稱長尾巴郎,在山東省分布普遍。該鳥嘴腳粗壯,行動敏捷靈活,飛行能力較強,多成小群活動。常見于山麓、村邊及公園等的林中,穿飛于樹枝間,也常地上跳躍取食?;顒訒r叫出喳一喳一的聲音。
灰喜鵲已知能取食鱗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和同翅目等10科的30多種昆蟲。其中主要有:松毛蟲、大袋蛾、金龜子、蝗蟲、刺蛾、舟蛾、尺蠖、蟬類、豆天蛾、金花蟲、金針蟲、地老虎、蠐螬、家蠅、棉鈴蟲、蝽象、天牛、螞蟻等。特別喜食松毛蟲,對松毛蟲老熟幼蟲、蛹和成蟲啄食率達62~90%。1只灰喜鵲l天可取食3~4齡松毛蟲幼蟲300頭,全年可取食松毛蟲15000頭,能有效地保護橙林免受松毛蟲危害。
灰喜鵲多在較高的刺槐、泡桐、臭椿、加楊、旱柳、松樹及茂密的竹林中營巢、繁殖。該鳥食性較雜,在繁殖期以取食昆蟲為主。在果實成熟季節(jié),灰喜鵲有時也啄食蘋果、柿,杏、櫻桃及花生等。但大部分被啄食的是些被病蟲危害的果實,其危害時間較短。因此,灰喜鵲的益大于害。
保護利用灰喜鵲的方法,一是加強保護灰喜鵲的宣傳教育工作,禁止槍殺成鳥、毀壞鳥巢、鳥蛋和雛鳥,二是當(dāng)灰喜鵲啄食果實時,可采取放錄音、鳴鑼等恐嚇的方法加以驅(qū)逐,三是加強營林管理,大力營造混交林,為灰喜鵲營巢,棲息提供有利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