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飲茶幾乎成為了家家戶戶的日常。不同地區(qū)飲用茶的種類大相徑庭,閩南盛產鐵觀音、大紅袍,西南地區(qū)盛產普洱,西湖有龍井,黃山產毛峰,六安喝瓜片,各地泡茶的習俗也各有特色,廣東地區(qū)擂茶、功夫茶盛行,云南西北部有龍虎斗茶,回族有傳統(tǒng)的蓋碗茶,傣族以竹筒茶聞名,這些都是我們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
關于茶的各類報道也如“亂花”一時“迷了人眼”,飲茶減肥、普洱致癌、飲茶防癌,究竟茶是天使還是魔鬼,今天筆者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茶的世界。
飲茶真的能夠預防癌癥嗎?
答案是肯定的,瑞典的研究團隊在一項發(fā)表于《內科學文獻》上關于卵巢癌的調查,通過給60000名年齡在40歲到74歲之間的女性做一份67項食物頻率問卷,發(fā)現(xiàn)飲茶習慣對卵巢癌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并且這種預防在飲茶適量的前提下,會使患卵巢癌風險隨著飲茶量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國內外諸多研究發(fā)現(xiàn)飲茶在預防皮膚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方面均有顯著效果,因此,飲茶能夠預防癌癥是毋庸置疑的。
經研究發(fā)現(xiàn),茶中的諸多成分,如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氨酸等都能夠通過發(fā)揮抗氧化、調控致癌的關鍵酶、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等方式發(fā)揮預防癌癥的作用。這些有效成分在不同種類茶中的含量也不盡相同,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發(fā)酵類茶飲的抗腫瘤作用優(yōu)于未發(fā)酵茶飲,其中以烏龍茶的抗腫瘤作用最優(yōu),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人都適合飲用烏龍茶,從祖國醫(yī)學的角度來說,飲茶的選擇還需要根據體質“因人制宜”。
飲茶真的能夠導致癌癥嗎?
是的,飲茶也是可以導致癌癥的,不過這個判斷需要加上一個定語:基于不良飲茶習慣的飲茶能夠導致癌癥。如同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相同的,“心急也不能飲熱茶水”,飲用溫度過高的茶水能夠成倍增加飲茶者患口腔癌或食管癌的風險,因此在飲茶時,我們通常建議能夠將茶水的溫度降至60℃以下飲用較為合適。
同時,我們還提倡不喝隔夜茶及多次沖泡茶,茶葉中的一些殘留的重金屬及有害物質如鎘、鉛、汞等會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更多的浸出到水中,隨著時間的流逝,茶中的有效成分也會發(fā)生氧化、變質,反而會產生不利于健康的物質。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過量飲茶能夠加重腎臟負擔,增加腎臟惡性腫瘤的發(fā)生概率,建議每天飲茶2~3杯為宜。
關于“普洱茶致癌”的說法也是需要加上一個前提,那就是:飲用發(fā)霉的普洱茶能夠導致癌癥,這個說法和黃曲霉素能夠致癌幾乎沒有差別,發(fā)霉的玉米、花生、堅果、奶制品等都能夠產生黃曲霉素,那么我們就要“因噎廢食”,從此不再食用這些食物了嗎?當然不是,普洱茶本身并不能夠致癌,相反的,還具有減肥、消脂、養(yǎng)胃、抗衰老等多種益處,因此,選擇儲存適當的普洱茶才是避免“普洱茶致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