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41 孔雀竹芋的養(yǎng)護管理與病蟲防治
孔雀竹芋別名:名藍花蕉、五色葛郁,竹芋科,肖竹芋屬,原產(chǎn)巴西。
孔雀竹芋的養(yǎng)護管理
孔雀竹芋的栽培管理:
孔雀竹芋較耐陰,光照度以30%~40%為宜。春秋兩季可置于室內(nèi)光線明亮處,夏季應置于半陰處養(yǎng)護,過強的光照會使葉片變黃枯焦,影響其觀賞價值。冬季光線強度下降,再把花盆移到南窗附近培養(yǎng),此時生長環(huán)境不宜過于陰蔽。若長期放置于光線暗淡處,葉片就會失去其特有的光澤。
孔雀竹芋的最佳生長溫度為22℃左右。若夏季溫度高于35℃,不僅植株生長停滯而且葉色變黃失去觀賞價值。冬季溫度低于15℃則植株生長緩慢,低于10℃葉片易卷縮,低于5℃易受寒害,嚴重時會導致全株死亡。故冬季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溫,室溫宜保持在13℃以上。
孔雀竹芋喜歡濕潤,空氣濕度為70%~75%,發(fā)新葉時濕度要求更高,因此生長季節(jié)應充分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夏季需每天向葉面上噴水2~3次,并向周圍地面灑水,增濕降溫,以利其生長。冬季應控制澆水,經(jīng)盆土微濕即可。北方冬季室內(nèi)空氣干燥,除白天中午前后可用與室溫相近的清水噴洗葉面外,夜間最好套上塑料薄膜罩保溫保濕。有條件者可使用加濕器提高室內(nèi)濕度。為保持葉色清新整潔、光彩照人,還應每隔半個月左右用清水輕輕擦洗葉片。
生長旺季約每半個月施一次稀薄液肥,施肥時要注意不能施氮肥過多,否則會出現(xiàn)葉片斑紋退色、葉片增厚、葉柄柔軟等生育不良現(xiàn)象。一般氮、磷、鉀三種肥料的施用比例應為1∶1∶1,這種比例可使葉色光澤美麗。也可采用無土栽培法,在生長期間每月澆1~2次全元素的無機營養(yǎng)液即可。
孔雀竹芋為淺根性植物,栽培容器宜選用大口淺盆,這樣利于根系伸長舒展。盆土需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適宜的培養(yǎng)土可選用泥炭土(或腐葉土)6 份、園土和沙土各2份混勻配制。也可用無土基質(zhì),如用珍珠巖、蛭石各半混合配制。一般每兩年換盆一次,可在春夏之交結(jié)合分株繁殖進行。
孔雀竹芋的繁殖管理:
多采用分株繁殖,在春季4~5月結(jié)合換盆換土時進行。分株過早,溫度過低,傷口愈合慢,且易引起腐爛,影響成活。分株時將母株從盆內(nèi)扣出,除去宿土,用利刀將其切成3~4個芽為1株,切口處涂上木炭粉防腐,立即上盆,充分澆水,置半陰處緩苗,約5~7天后可轉(zhuǎn)入正常管理。分株時以 3~5株栽一盆為好。如每盆只栽一株需保留5枚以上葉片和帶上較多的根,否則影響成活和成活后的生長發(fā)育。
孔雀竹芋的病蟲防治
孔雀竹芋病蟲害較少,但如果通風不良、空氣干燥,也會發(fā)生介殼蟲為害,應用吡蟲啉系列藥物進行噴灑防治。
葉斑病病斑黃褐色,發(fā)病初期在葉片邊緣附近或葉片中央形成黃色小粒點,并且逐漸擴大,顏色加深,轉(zhuǎn)為黃褐色,病斑外圍有比較明顯的暈圈,隨著病斑的擴展,葉片逐漸干枯、萎縮,以致脫落而死。病原為半知菌德氏霉發(fā)生孢子。發(fā)病原因是高溫高濕,空氣不流通,植株擺放過密,栽培環(huán)境中雜草、爛葉多,氮肥施用過多,植株徒長。組織幼嫩者容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是加強肥水管理,適當增施磷鉀肥,少施氮肥,促使植株生長充實,增強本身的抵抗力。及時清除病殘葉以及雜草,減少侵染源。植株擺放不易過密,適當通風透光,降低環(huán)境的濕度,可減少發(fā)病。發(fā)病時噴藥保護。藥劑有:50%的多菌靈600倍液至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至800倍液;50%的代森錳鋅500倍液至6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一次。各種藥要交替作用,可以防止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