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技術(shù)利用有益坐物或其產(chǎn)品來防治花卉病蟲害的方法,即為生物防治。其優(yōu)點是對人、畜和植物一般無毒,對環(huán)境多無污染。近年來,我國用一種微生物——哈茨木霉菌防治茉莉花白絹病,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病毒病害中,用有些病毒的弱毒株先侵染植株產(chǎn)生免疫,便可抑制強毒株系對植株的侵染或能減輕危害程度。上述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之間的拮抗作用和交叉保護作用。此外,有些有益微生物能寄生在病原生物上,可達到防治花卉病害的目的。如有一種擬青霉菌寄生在紫薇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上,使其喪失萌發(fā)力,可減輕紫薇白粉病危害。我國生產(chǎn)的“魯保1號”就是一種寄生在菟絲子上的炭疽病菌制劑,這都是利用微生物的雙重寄生習性防治花卉病害。 生物防治在防治害蟲上的應用,即常用的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病毒治蟲和以鳥治蟲等方法。如保護蚜蟲的天敵——瓢蟲、食蚜蠅、草蛉、蚜繭蜂等,從英國引進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在北京地區(qū)已取得較好的效果。智利植綏螨防治一串紅的二斑葉螨,也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用蘇云金桿菌類的細菌和白僵菌(一種真菌),可防治鱗翅目害蟲的幼蟲,是以菌治蟲的實例,已在生產(chǎn)上廣泛應用。森林和風景林中很多鳥類以昆蟲為食,如杜鵑捕食柳毒蛾、灰喜鵲捕食松毛蟲、啄木鳥捕食天牛等蛀干害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