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南茗佳人攝
每喝一款普洱茶,都必定要經(jīng)過一條“水路”,這條路在哪里,對品茶有什么意義?今天,我們就來探一探普洱茶“水路”的究竟——“水路”是普洱茶品鑒里起到輔助作用的一環(huán),說起這個詞可能有人不是太了解,但一說它的感覺馬上就明白了。常聽到一些茶友這樣形容:“水路細膩”、“水路雜”、“水路綿長”、“水路飽滿”等等。
那“水路”到底是怎樣一種感受呢?
1、何為“水路”
“水路”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定義,是在長期的品飲經(jīng)驗下民間總結(jié)出的一個說法。水路,顧名思義就是茶湯路過的意思,它的意義在于考量茶湯流過喉嚨的動態(tài)感官感受。
“水路”不等同于湯感,區(qū)別于湯感的是,“水路”指的是一種人體的感官感受,隨著茶湯流過口腔和喉嚨,它帶來的感受因人而異。湯感指的是茶湯的質(zhì)感,是一種客觀存在。
2、“水路”的表現(xiàn)
茶人在描述水路時,一般會用到細、細致、粗、較粗等說法,這都形容的是飲茶過程中茶湯流過口腔和喉嚨的感覺。
更形象的比喻就是類似于用不同質(zhì)地的織物在皮膚上滑過。如果是一匹柔軟絲滑的綢緞,你會覺得細膩;如果是粗糙毛躁的麻布,你就會感到比較扎手,這就是相當(dāng)于不同水路的“細”和“粗”。
普洱茶“水路”的粗與細,除了與制作工藝息息相關(guān)之外,與茶青的嫩度和茶種也有關(guān)。
如果一款普洱茶的“水路”較細,那么可以反映出茶葉的嫩度很好,內(nèi)質(zhì)豐富,浸出物含量高;制作工藝精湛,不僅到位而且不太過,喝起來順暢不刮喉。
如果“水路”較粗,說明原料內(nèi)質(zhì)寡薄,木質(zhì)纖維含量高,其水容浸出物含量也同樣寡薄,表現(xiàn)在口感上則是一種干、糙、燥、刺的感覺,滋味持久度差,韻味寡淡。
3、容易和“水路”混淆的概念
普洱茶的厚、薄對水路有影響,但這些概念的表述是屬于普洱茶品飲湯感方面的范疇,一般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覺。
普洱茶的回甘跟水路沒有直接關(guān)系,是屬于回味方面的范疇,一般也不用于表述水路的感覺。
有的人會把“水很雜”和水路混淆。通常令人感到“雜”的茶是因為氣味,而氣味雜的茶則通常水路會顯得比較粗,所以大家習(xí)慣說“粗雜”,其實,若是再細分的話,“粗”歸于水路,而“雜”則應(yīng)歸于嗅覺。
還有人會用“持久綿長“形容水路”,實際上,“持久”、“綿長”是屬于回味方面的范疇,一般不用于形容水路的感覺。
也有人用“飽足渾厚”形容水路,而“飽足渾厚”一般指的是湯感厚度。
總的說來,水路是茶湯給口腔喉嚨帶來的純觸覺感受的評判,棉、麻、絲綢、陶瓷...不同的衣服和物件,給人帶來的感覺明顯不同;不同品質(zhì)的普洱茶,對應(yīng)到水路的表現(xiàn)也千差萬別。
在普洱茶的品飲中,除了一些容易被感受到的特質(zhì)外,還有一些微妙復(fù)雜的感官體驗,需要我們在反復(fù)的品飲中用心感受,多多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