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款茶是否好喝,除了茶葉本身的原因外,沖泡的方式與技巧也很關鍵。尤其普洱茶對沖泡要求高,過一分則苦澀難當,少一分則失之淡薄。有些沖泡手法不對,可能會毀掉你的好茶。
懸壺高沖
有不少茶友習慣用高沖的手法沖泡普洱茶,任由湍急的水流沖進蓋碗,或者干脆用起了沿著杯壁轉圈的螺旋式注水法,這些手法能夠令香氣更為高揚,但并不適合普洱茶的沖泡。
普洱茶的口感一向追求香韻沉穩(wěn),茶湯醇厚連綿,所以在沖泡中往往追求注水“輕、柔、平、緩”,而懸壺高沖則很有可能導致茶湯香氣浮泛,湯感輕薄。過于湍急的水流,也將導致茶多酚與咖啡堿等內(nèi)容物質過度析出,茶湯苦澀。
時間模糊
“跟著感覺走,全靠舌頭找”,這是很多茶友隨性的泡茶方式,在泡茶過程中,注水、浸泡、出湯的時間完全依靠經(jīng)驗和感覺來決定。這種泡茶方式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但如果知道通過讀秒計算泡茶時間,能夠取得更好的味道,相信很多茶友都會為了取得那夢想中的味道而努力。尤其是生普洱,只要在沖泡中,有著幾秒的差距,就可能造成茶湯的巨大差異,與那夢想中的味道擦肩而過。
水溫飄忽
水溫,是沖泡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而對于很多設備并不是非常方便的茶友來說,水溫往往難以控制。水溫過高,可能會導致部分新生普變得過于苦澀,而水溫過低則會導致茶的香氣低迷。
暴力撬茶
撬茶這個問題,只在普洱等緊壓茶中會出現(xiàn)。如果撬茶過程,將茶葉起得過碎、過整、過厚,或者將葉片破壞得過多,都將導致沖泡出現(xiàn)問題,進而會影響茶湯的品質。所以茶友們除了需要練習起茶技巧,將茶葉撬成大小適中,厚薄合理、條索完整的薄片外,也需要掌握根據(jù)干茶整碎,微調沖泡時間的能力。
泡法單一
在熟悉一些普洱茶的泡法之后,有茶友會用同一套手法中的時間、水溫來應對所有普洱茶,這事實上也是一種誤區(qū)。譬如茶葉的整碎情況不同,就需要適當調節(jié)沖泡的時間;茶葉的年份不同,水溫也可能需要有所轉變,譬如泡三年內(nèi)的新生普洱就需要降一降水溫,使用90℃~95℃的水;沖泡器具改變或器皿容量改變,則要調整時間。
總而言之,普洱茶的沖泡,既需要科學的方法與精準的量化,也需要對一款茶或一類茶不斷摸索,不斷熟悉,積累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