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茶圣陸羽,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即使是不經(jīng)常喝茶的朋友,對這位老人家想來也早有耳聞。陸羽是唐朝復(fù)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市人,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xué)家,又被后世人譽為“茶仙”,尊為“茶圣”。
一般普通人成“圣”之路很坎坷,有才學(xué)的人大多是等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被認(rèn)可,可是陸羽好像顯得很輕松,平生不過寫了一部7千來字的《茶經(jīng)》罷了。
其實不然,陸羽“成圣”之路并不容易,他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
為何說宋代是茶文化的興盛時期?有4大原因,唐代茶圣輸?shù)貌辉?br> 陸羽雕像
唐朝是一個浪漫的朝代,那時文人雅士多好酒,代表人物有詩仙李白,像李白的粉絲詩圣杜甫就曾專門為其寫詩,贊其酒仙風(fēng)采: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說了,李白的酒量是按斗算的,且飲后可以立馬寫出百篇詩文。李白是走哪喝哪醉哪,連高高在上的皇帝請他登船作詩,李白也不愿意去,心中唯戀酒。
從酒仙李白便可窺見唐朝燦爛的酒文化,而《飲中八仙歌》中的另七仙為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這些皆是當(dāng)時赫赫有名的雅士,也都是愛酒之人。
而陸羽與他們相比就顯得很另類,他獨好茶。
因為以前是封建時代,所以文人喜歡研讀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書籍,希望能以此考取功名,在他們眼里這才是正途。
陸羽卻老是捧著茶葉書籍研究茶學(xué),一副特立獨行的樣子。
當(dāng)時茶學(xué)、茶藝等學(xué)問是被人認(rèn)為不是正統(tǒng)文學(xué),是“雜學(xué)”,陸羽卻花大量精力去研讀茶藝,也難怪同齡人不解了。
可是陸羽在研讀茶學(xué)時也不曾落下儒家學(xué)說,他只是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茶道上而已,當(dāng)然這也是他后來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封圣也就理所當(dāng)然。
其實陸羽還是一位放蕩不羈的詩人,他曾寫道: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惟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大意是說,我不羨慕用黃金做成的酒器,也不羨慕用白玉做的酒杯,更不羨慕做當(dāng)官的,不羨慕那些貪圖享樂的人,只羨慕故鄉(xiāng)的西江水,一直流向竟陵城邊。
可見陸羽是一位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頗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態(tài)度,他也是一位狂人、不羈的人,是一位喜歡與大自然為伍的人。
陸羽茶經(jīng)部分
陸羽喜歡茶,喜歡山川大河,他用十來年時間去實地考察三十二個州,走遍名山大川,只為寫出最真實的《茶經(jīng)》。
隱居于苕溪(今浙江湖州)的陸羽先是花5年時間完成初稿,后又花5年時間增補修訂才完成定稿。前后用了26年時間,陸羽寫完了7千多字偉大的且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的巨作《茶經(jīng)》。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行業(yè)中出一個“圣人”真的很不容易。唐代文化璀璨,出了好些圣人,有詩圣杜甫、草圣張旭、畫圣吳道子,而陸羽憑借自己對茶的喜愛,也獲得世人認(rèn)可,茶圣稱號實至名歸。
《茶經(jīng)》的問世推動了中國茶事的發(fā)展,掀起巨大的飲茶之風(fēng)并且吹向大江南北。
其實陸羽之前,也就是唐朝初期,那時飲茶需煎茶,且常要往鍋中加一些蔥姜鹽等調(diào)料品,而陸羽向來反對往茶里加蔥姜等調(diào)料品,他在《茶經(jīng)》中寫道:
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xí)俗不已。
陸羽是有超前意識的人,也難怪有茶圣美譽。
在寫完《茶經(jīng)》之后陸羽也沒閑著,他推遲掉朝廷的邀請,決定做個“云游僧人”,親自去推廣茶文化,他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讓茶道遠(yuǎn)播。確實陸羽做到了,他成功在唐代掀起了飲茶熱潮,使得唐代茶文化變得十分燦爛。
可是讓人不解的是,唐代好不容易才出了個茶圣陸羽,為何大家卻說宋代才是茶文化的興盛時代?這話至唐朝茶圣陸羽于何地?
其實原因很簡單,陸羽以及其《茶經(jīng)》確實推動唐代茶文化發(fā)展乃至推動了中國茶事的發(fā)展,在當(dāng)時引起飲茶熱潮,但宋代茶文化與之相比卻顯得更加燦爛,更為鼎盛。
何以見得?
有4大原因。
01
皇帝愛喝茶
老話說得好,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宋代茶文化能有這般燦爛,繞來繞去也繞不過此人,他便是不務(wù)正業(yè)且將各種副業(yè)搞得有聲有色、繪聲繪色的宋徽宗趙佶。
喜歡宋朝的朋友想來對這位皇帝不會陌生,他在封建王朝4百多位皇帝中算是奇葩存在,不愛江山愛文藝。宋徽宗趙佶是宋朝第8位皇帝,因為治理無方使得在其任上,北宋朝廷危機四伏,比如發(fā)生了梁山起義、方臘起義等,更要命的是,金人對北宋虎視眈眈,終在靖康二年,金兵南下將宋徽宗與他兒子宋欽宗趙恒捉去金國,后來這兩位皇帝客死他鄉(xiāng)。
總之,宋徽宗不算是一個好皇帝,或者說是一個無能的皇帝。不過宋徽宗很很有藝術(shù)細(xì)胞,甚至有人直言宋徽宗是歷朝歷代皇帝中最有藝術(shù)天分的。
宋徽宗自創(chuàng)瘦金體,現(xiàn)代人對這種字體是喜歡得不得了。宋徽宗喜歡畫的花鳥畫自成“院體”,你以為宋徽宗就只有這些本事嗎?其實不然,他不僅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還是難得的茶道高手。
這位忘了主業(yè)的皇帝還寫了一本驚世之作《茶論》,因為此書寫于大觀元年,所以世人也稱其為《大觀茶論》。
那么這本茶書了不起嗎?
這本書一共二十篇,宋徽宗在這書中記載了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chǎn)地、采制、烹試、品質(zhì)、斗茶風(fēng)尚等,而后世人認(rèn)為其中“點茶”一篇尤為精彩,總之是用詞華麗、見解深刻、論述深刻。
我們可以從這本《茶論》中見微知著,可以更好了解相關(guān)茶知識,以及了解北宋的茶業(yè)發(fā)展?fàn)顩r以及制茶技術(shù)等,宋徽宗的《茶論》給我國乃至世界留下了珍貴的人類飲茶資料,所以這本茶籍非常了不起。
我們還可以從這本《茶論》中看出宋徽宗是一個深懂茶道奧妙之人,是真正的茶博士,不然他也寫不出這一驚世之作。
雖然坊間傳聞,宋徽宗之所以苦練茶藝學(xué)習(xí)茶道,主要是為了能在李師師面前炫耀點茶技藝。不管是真是假,都無關(guān)緊要了。重要的是,宋代茶文化能發(fā)展至頂峰,宋徽宗可謂是功不可沒。
宋徽宗還是一個較真的人,不只是簡單的去品茶,他還要當(dāng)審評老師去審視各種各樣的名茶,給它們評分。宋徽宗對貢茶有嚴(yán)格要求,追求創(chuàng)新。
在《宣和北苑貢茶錄》就有記載宋徽宗的“奇葩”要求,趙佶讓福建御茶苑變著花樣去創(chuàng)新貢茶,而御茶苑也不負(fù)使命硬是精制了幾十種貢茶供皇帝品嘗,比如有白茶、龍園勝雪、御苑玉芽、萬壽龍芽。宋徽宗每天樂此不疲品鑒好茶,品過之后還不滿足,或許因此才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大觀茶論》。
宋朝皇帝都如此愛喝茶了,何況他人。
飲茶氛圍一起,那么他的臣子以及黎民百姓自然要“跟隨潮流”,宋代飲茶熱潮又怎么不會繼續(xù)升溫。
02
文人愛喝茶
如果說唐代文人多好酒,那么宋代文人便多好茶。比如有北宋名臣蔡襄、大文豪蘇軾、北宋著名思想家王安石、南宋文學(xué)家陸游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因黃袍加身才上位的,所以為了避免歷史重演,于是他收斂兵權(quán),虛弱武將權(quán)力,重用文臣。也因此,后人戲稱宋朝是文人的天堂,基本上宋朝的皇帝對文臣都很寬容,所以宋朝也出了很多文壇大家,像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6位,雖然多有貶謫者,但很少有直接賜死的文臣。
與宋朝相反,唐朝好像比較重武輕文(并不是說唐朝不重視文臣,唐朝有很多知名文臣,只是在大家的印象中,唐朝的名將比宋朝多)。唐朝名將眾多,比如有秦叔寶、尉遲敬德、李靖、薛仁貴、郭子儀等等。
而將軍好酒,文人好茶。
說到宋代愛茶文人為何首提蔡襄?這是因為蔡襄也寫了一本關(guān)于茶葉傳世之作《茶錄》。這本《茶錄》記載了古代制茶以及品茶的經(jīng)驗,是難得的文化瑰寶。
古人寫書與今人不同,不少現(xiàn)代人為了利益而寫書賣書,而古人大多為了貢獻(xiàn)自己的知識,為了傳道授業(yè)解惑。寫書的人必定是精通此行業(yè)的人,而蔡襄便是宋代著名茶學(xué)家,他有豐富的制茶經(jīng)驗。
蔡襄在福建轉(zhuǎn)運使時,就不斷改造、更新當(dāng)時制茶工藝,提供貢茶的水準(zhǔn),比如他將大龍團改制為小龍團,很好的將茶與茶藝結(jié)合起來。蔡襄的一系列舉動也讓福建茶葉在北宋時期名列首位,同時也推動北宋茶文化的發(fā)展。
而蘇軾雖然沒有寫關(guān)于茶的書籍,但留有很多描繪茶葉美妙的詩句。蘇軾是一位合格的茶癡,一生寫有70多篇關(guān)于茶葉的詩詞,比如有《次韻曹輔寄豁源試焙新芽》、《汲江煎茶》、《試院煎茶》等。
其中《次韻曹輔寄豁源試焙新芽》后兩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蘇軾說茶葉內(nèi)質(zhì)美麗高雅,從來不需要外物點綴,是新芽新面,他把美人比作佳茗,頗有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味道,覺得美人與茶皆是美好的。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出,蘇軾絕對是茶道中人,對茶很有見地,把茶形容成佳人,自然他是愛茶之人。
此外他還寫有一篇被世人奉為經(jīng)典的文章《葉嘉傳》,這一篇文章很有趣,主要通過擬人的手法,為茶葉所寫的人物傳記。當(dāng)然蘇軾又不單純寫茶,或者說是以茶喻己,寄托情感。
蘇軾還自創(chuàng)飲茶法,后世人稱為東坡茶。他這種飲茶法很科學(xué)也很健康,主要在飯后以濃茶漱口,除油膩。而且據(jù)傳蘇軾還在宜興設(shè)計了一款提梁式紫砂壺,后世人稱之為東坡壺。
總之,蘇軾是愛茶的。
北宋思想家王安石也是愛茶之人,寫有多首關(guān)于茶的詩詞。
他在《送周都官通判湖州》中寫道:
酒醪猶美好,茶荈正芳新。
在《同熊伯通自定林過悟真二首其一》中寫道:
與客東來欲試茶,倦投松石坐欹斜。
這些詩句無不說明王安石對茶葉的喜愛之情。
而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也是飲茶好手,在《八十三吟》寫道:
桑苧家風(fēng)君勿笑,它年猶得作茶神。
這首詩其實是陸游自嘲之作,因報國無門只能歸隱深山研究茶道,他說你們不要笑話我“老有所樂”,說不定我就會成為茶神。
話說回來,大詩人陸游與茶圣陸羽還是同姓,難怪愛喝茶。
從上面諸多例子可見,宋代文人愛喝茶,這是促使宋代茶文化發(fā)展迅速乃至后來登峰造極的主要原因之一。
03
百姓愛喝茶
宋代的普通老百姓也十分愛喝茶。
那么到底有多愛?只要看看大街上茶館多不多就知道了。
有人說宋代是歷史上最有人文精神的朝代之一,而所謂的“盛唐富宋”便是說宋朝是歷史上少有的富裕朝代。因為宋朝廷有錢,所以當(dāng)時百姓生活質(zhì)量很高,安居樂業(yè),到處呈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清明上河圖》上看出一二。
也因此宋代也是我國茶館業(yè)發(fā)展的興盛時期,街上到處有茶館、茶肆、茶樓、茶坊等。與唐朝不同,宋代的茶館更加市井化,很接地氣。剛開始茶館只是喝茶的地方,后來功能增多,比如有休閑娛樂、聊天等功能。宋朝人喜歡約上幾位好友去茶館喝茶聊天,消遣時光。
宋代的茶飲主要分2種,一種是單純喝茶,另一種是混著喝,可以將茶葉與其他多種東西混在一起沖泡。其實宋代也還留有唐代的煎茶之法,不過比不上點茶,宋人好點茶,喜歡辦斗茶大賽,點茶既滿足了人們的視覺和味覺享受,也達(dá)到了競技精神。
北宋都城汴京繁華,三更半夜街頭還有賣茶之人,而南宋更甚,深夜時分也有茶商做飲茶生意,夜生活不可謂不豐富。
北宋思想家李覯在《盱江記》寫出了宋代全民飲茶的興盛景象:
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無不用也。
此外,我們老話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這俗語便是來自于《夢粱錄》。
《夢粱錄》是吳自牧在北宋滅亡后回憶錢塘盛況(介紹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fēng)貌)所寫,可見當(dāng)時宋代百姓已經(jīng)將茶徹底融入到生活當(dāng)中去。
百姓愛喝茶,這自然是宋代茶文化鼎盛的強有力證明。
04
洋人愛喝茶
我們都知道,點茶是宋代最為流行的飲茶法,同時這種古老的茶藝幾百年前已傳播到日本、韓國、朝鮮等地,尤其是對日本抹茶道影響深遠(yuǎn)。
其實宋代的開放程度不亞于唐朝,繁華的宋代有“萬國舟車會,中天象魏雄”的盛況,唐朝有很多外國友人來訪,同樣宋朝也有,而且來宋的外國友人的數(shù)量還更多,還有來自非洲、歐洲的外國人。
宋朝人很會做生意,也很有膽量做生意,不斷有人去外面闖蕩,進(jìn)行商業(yè)活動,而茶葉便是當(dāng)時主要的流通商品之一。
這些外國人不僅喜歡茶葉還喜歡瓷器、絲綢等,宋朝海外貿(mào)易很發(fā)達(dá),在南宋時期,福建泉州便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人為世界帶去善意和茶葉等資源。
通過絲綢之路之路,我們不僅向世界輸送瓷器、茶葉等物品,還傳播著民族工藝、儒道思想以及諸多優(yōu)秀文化,比如有茶文化。宋人將茶文化借著海風(fēng)吹向日本,且在日本刮起了“弘仁茶風(fēng)”,日本貴族以 品中國茶為潮流。
南宋地理學(xué)家趙汝適在《諸蕃志》記載:
宋朝輸出的商品主要是絲織品、茶葉、瓷器、鐵器和農(nóng)具等。而當(dāng)時各國如新拖(在爪哇西部)、蘇吉丹(在中爪哇)、三佛齊等(今在今印尼境內(nèi))輸出的商品是沉檀香、茴香、犀角、象牙、珍珠等。
當(dāng)時外國友人喜歡愛喝茶,喜歡與宋朝人做生意購買茶葉,這間接促使宋代成為茶文化的鼎盛時代。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寫在最后
如果說茶圣陸羽是憑借一人之力開啟了飲茶熱潮,那么宋朝則是皇帝、大臣和黎民百姓等一起將飲茶熱潮推向最高峰,并讓宋代成為茶文化的興盛時代。
宋朝偃武修文,有很好的飲茶氛圍,文人雅士能悠然飲茶,況且皇帝也是愛茶之人,所以他們就更加肆無忌憚愛茶了。
宋朝經(jīng)濟繁榮,并不是說宋朝廷有很多錢,而是當(dāng)時宋朝放松商品交易的限制,讓更多人能出來做生意。百姓有工作有收入,所以生活就很安定,從這可以看出宋朝廷的行為頗有藏富于民的味道。
宋朝商業(yè)繁榮為茶文化發(fā)展提供了優(yōu)質(zhì)土壤,此外,宋代名茶眾多,大概出產(chǎn)了200多個品種。
天時地利雖好,但人和好像顯得更重要,宋代茶文化的繁榮發(fā)展乃至鼎盛是離不開以上這4類人的共同努力。
與陸羽相比,宋代是舉全員之力將茶文化推至頂峰,所以說茶葉是“興唐盛宋”不是沒道理,茶圣陸羽輸?shù)貌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