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茶馬政策[tea and horse policy in ming dynas-ty] 明代茶政、馬政和茶馬互市政策。
元代因本部蒙古產(chǎn)馬,未采用以茶易馬之制。明恢復宋制。明代何孟春《余冬序錄摘抄內(nèi)外篇》:“洪武中,我太祖立茶馬司于陜西、四川等處,聽西番納馬易茶?!泵鹘ㄔ痪?,即設立辦理茶馬互市的機構。
《明史 食貨志四 茶法》載:洪武四年(13 71)戶部言,陜西漢中、金州、石泉、漢陰、平利、西鄉(xiāng)諸縣,茶園四十五頃,茶八十六萬余株。四川巴茶三百十五戶,茶二百三十八萬余株。
宜定令每十株官取其一。無主茶園,令軍士薅采,十取其八,以易番馬。于是諸產(chǎn)茶地設茶課司,定稅額,陜西二萬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萬斤。設茶馬司于秦、洮、河、雅諸州,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歸德諸州,西方諸部落,無不以馬售者。永樂后,茶馬政策雖有修正,但至明亡,基本未變。
(本文來源:中國茶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