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銹病主要危害葉片。
癥狀
葉背初生散生的黃白色稍隆起小皰斑,后皰斑破裂,散出黃色粉狀物,此即為本病病原菌夏孢子堆(病征)。發(fā)病嚴重時,葉片皰斑密布。有時葉背面夏孢子堆外觀呈近白色,是由于被半知菌亞門的柱隔孢屬[ramularia coleospori sacc.]重寄生所致。
病原及發(fā)病特點
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的鞘銹菌屬[coleosporium perillaesyd.]。在寒冷地區(qū),病菌以有性態(tài)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在溫暖地區(qū),病菌以無性態(tài)夏孢子輾轉傳播,完成病害周年循環(huán)。高溫高濕條件易誘發(fā)病害。
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在溫暖的南方夏孢子可終年產生,輾轉傳播蔓延,有時見不到冬孢子階段。高溫、高濕條件易誘發(fā)該病。
防治方法
(1)清潔田園,加強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密植。
(2)發(fā)病初期噴灑15%三陛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加15%三陛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15%三陛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掖,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